時延概述
當分組從一個結點(主機或路由器)沿着這條路徑到后繼結點,該分組途中的每個結點受到了不同類型的時延。這些時延主要有結點處理時延、排隊時延、傳輸時延、傳播時延,這些時延總體累加起來為結點總時延。
處理時延
檢查分組首部和決定將該分組導向何處所需要的時間是處理時延的一部分。處理時延也包括其他因素,如檢查比特級別的差錯所需要的時間。
排隊時延
在隊列中,當分組在鏈路中等待傳輸,等待的時間為排隊時延。一個分組的排隊時延取決於先到達的正在排隊等待向鏈路傳輸的分組數量。如果該隊列是空的,且前面沒有其他分組在傳輸,則該分組的排隊時延為0。否則,如果流量很大,且許多其他分組也在等待傳輸,則該分組排隊時延會很長。
傳輸時延
假定分組以先到先服務方式傳輸,這在分組交換網中是最常見的方式,僅當所有已經到達的分組被傳輸后,才能傳輸剛到達的分組。用 L 比特表示該分組的長度,用 R bps表示從路由器A到路由器B的鏈路傳輸速率。例如,對於一條10 Mbps的以太網鏈路,速率R = 10Mbps;對於100Mbps的以太網鏈路,速率R=100Mbps。傳輸時延是L/R。這將是所有分組的傳輸到鏈路所需要的時間。實際傳輸時延通常在毫秒到微秒量級。
傳播時延
一旦一個比特被推向鏈路,該比特需要向下一個結點傳播。從該鏈路的起點到下一個結點傳播所需要的時間是傳播時延。該比特以該鏈路的傳播速率傳播。該傳播速率取決於該鏈路的物理媒體(光纖、雙絞銅線等)。該傳播時延等於兩結點之間的距離除以傳播速率。即d/s,其中d是距離,s是該鏈路的傳播速率。在廣域網中,傳播時延為毫秒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