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研究的五類分析思路總結


問卷調查作為一種最常用的省時省力,能對事物進行比較全面系統的調查方法,無論是在日常工作還是學術研究中都倍受青睞。但一次問卷調查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隨着問卷收集完畢,大量的數據等待着被整理、統計、分析。這么多的數據擺在面前,該從什么地方開始入手呢?又應該用什么具體的方法分析呢?

針對五種分析思路,通常適用於社會科學專業,包括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市場營銷等,以及心理學類專業,教育學,師范,語言類專業等。具體針對這五種思路分析框架的說明如下: 

     

 

 

1、影響關系類研究

 

 

 

影響關系類研究最為常見,研究影響關系時,通常會先畫出模型結構框架,一個框架表述整體研究結構思路情況,研究框架為核心。這類分析思路傾重於關系,並且是影響關系的研究。比如各種因素對員工薪酬滿意度的影響關系研究,員工離職傾向影響關系研究,消費者重復購買意願影響關系研究等。此類分析思路框架大部分題項應該為量表題,小量題項為非量表題。心理學、管理類、旅游類、市場營銷等專業使用此分析思路框架頻率較高,此分析思路框架適用於所有讀者。

 

具體研究內容上:

  1. 首先對收集數據進行基本的頻數分析,比如統計性別,年齡,學歷的分布情況如何等。
  2. 如果研究中涉及樣本的特征情況,比如基本行為,或者認知態度相關性,也可使用頻數分析進行匯總,進一步了解清楚樣本特征情況。
  3. 影響關系研究時,問卷中通常會涉及非常多的量表題,如果量表題具體應該分成多少個維度,並不完全確定,此時可使用因子分析進行濃縮,得出幾個維度(因子),並且找到維度與題項的對應關系情況。( 備注:一個維度由多個標題項表示,想將多個標題項概括成一個整體,此時需要使用SPSSAU中“生成變量”的“平均值”功能即可)
  4. 數據的可靠性,是否有信度,是最基礎的,一般放在樣本基本特征背景情況之后,原因在於首先得知道是一群什么樣的樣本人群在回答問題。同時信度僅針對量表類數據進行研究,無法針對比如性別,年齡之類的背景信息項進行分析。
  5. 除開數據可信,還需要研究量表題項具有可靠性。先有數據可靠,再分析有效,這是常見的結構,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也可互換位置。
  6. 數據可靠,並且研究量表有效之后,接着需要對具體維度(量表題項等)進行描述分析,研究樣本人群對於量表項的基本態度情況。
  7. 完成量表題項,各維度的描述性分析之后,再使用相關分析去研究關系情況,為回歸分析作准備。
  8. 在數據有着相關的前提之下,再研究回歸影響關系才具有意義。因而回歸分析需要放在相關分析之后。並且通常情況下需要使用回歸分析去驗證假設。
  9. 有可能還需要對比不同人群,比如性別,年齡等不同群體,他們對於量表題項的態度差異情況,因而一般可使用方差分析,或者T檢驗等進行分析。如果說想研究不同背景人群(比如性別,年齡)對於樣本行為上的差異性,建議可使用交叉卡方分析等,同時如果涉及多選題的交叉分析等,也對應選擇需要的方法即可。

 

2、現狀政策類研究

 

 

 

現狀政策類研究是非常普遍的,分析思路傾重於現狀及基本態度,和差異對比研究,了解群體的基本認知,態度,觀點意見或者行為等。通常情況下現狀政策類研究更多是非量表題項,此類研究框架的核心在於“分組”。第一件事情為“分組”;比如有30個題,那此此30個題項可以分別歸納為幾個方面呢?比如基本背景,認知,態度,行為,原因等五個方面。第二件事情是將“分組”分別作為一個部分進行分析。第三件事情是分組題項與分組題項之間進行交叉。社會學類、媒體等相關專業會使用此分析框架進行相關研究,以及企業問卷研究較適用於此類分析思路框架。

 

具體研究內容上:

  1. 首先對收集數據進行基本的頻數分析,比如統計性別,年齡,學歷的分布情況如何等
  2. 分別針對“分組”進行分析,每個“分組”作為一個部分進行分析。
  3. 差異關系研究:比如基本背景分別與“認知”,“態度”,“行為”,“原因”上的差異性(通常是使用交叉分析,當然涉及多選題時,應該選擇對應多選題應該使用的交叉方法)
  4. 如果說希望研究影響關系,比如研究“認知”(X),“態度” (X)分別對於“行為” (Y)的影響關系,此時可考慮使用二元logit回歸分析。但需要特別注意一點是:“行為” (Y)必須只有兩個選項,比如願意和不願意,購買和不購買,並且必須使用數字1和0分別表示。比如研究網購態度 對於 “是否購買代購產品”的影響,願意應該用數字1表示,不願意用數字0表示。

 

  • 備注:如果問卷中有量表題,也可以使用信度分析,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
  • 備注:非量表數據請勿使用信度,效度等研究方法。

 

3、調節/中介類研究

 

 

 

調節/中介作用研究框架,類似於第一類即“影響關系研究”。但此類框架更常見於學術研究,因而可能會多出中介作用,或者調節作用這兩部分,基余部分與“影響關系研究”基本類似。

這類分析思路傾重中介作用,或者調節作用的研究。比如研究員工工作生活平衡對離職傾向影響時,工作滿意度是否起中介作用。產品質量認知對口碑傳播意願影響時,不同收入水平是否起着調節作用。類似第一種分析思路框架,此類分析思路框架在問卷設計上大量題項均為量表題,僅小部分題項為非量表題項。工商管理類、市場營銷、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偏好於使用此種分析思路框架,此分析思路框架更適用於有一定統計基礎的讀者。

需要注意的是,中介作用或者調節作用研究在學術上是非常謹慎的研究,因而如果需要此兩類研究,需要在文獻綜述部分詳細描述清楚中介或者調節作用關系后,才能進行分析(即先有理論依據,然后再使用研究方法進行驗證),否則會出現邏輯問題。

 

4、實驗類差異研究

 

 

 

實驗類研究,通常也稱作“情景”類研究等。此類框架在市場研究中相對較為常見。相對來講,此類研究的核心在於交互關系,而且通常均是使用量表類問卷題。

這類分析思路針對於使用實驗式方法和問卷形式進行的關系研究,通常問卷設計會包括不同情景設置。比如百貨商店音樂刺激對於消費意願的影響研究,通常問卷里面會有不同情景,比如有背景音樂或者無背景音樂,也或者有不同類型背景音樂等。此類分析思路框架強調不同場景或者不同實驗情況下的差異比較,通常情況下會有較多的量表題項。市場營銷、心理學、媒體等相關專業會使用此分析框架進行各類研究。

 

5、聚類樣本類研究

 

 

 

聚類樣本研究的分析思路傾向於樣本“分類”,即樣本人群應該分成幾個類別;分了類別之后,通常肯定是需要對比不同類別人群的差異性,比如不同類別群體在態度,行為上的差異性等。問卷設計時應該注意到量表題項可能用於聚類樣本時使用,以及此類問卷也會有較多非量表題項,用於了解樣本的特征情況。社會學類、市場營銷類相關專業常使用此分析框架進行研究,此分析思路框架更適用於有一定統計基礎的讀者。

具體研究內容上:

  1. 首先對研究數據樣本基本特征情況(比如性別、年齡、學歷等)進行分析
  2. 如果有涉及樣本群體的特征、行為、或者態度相關項,則可單獨一部分進行分析
  3. 如果研究量表數據並不知道分成幾個維度,比如有20個量表題,應該分成幾個維度並不確定,此時可使用因子分析方法進行。找出應該分成幾個維度(因子),以及題項和維度的對應關系情況。
  4. 接着對量表項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備注:因子分析已經得出維度與題項對應關系,此時說明已經有效度,有時也可放棄效度分析,從內容完整性上建議放入)
  5. 完成因子分析后,已經確認得到幾個維度,可將此幾個維度進行聚類,得到幾種類別的群體,然后結合每類群體的特征,給每個聚類類別進行命名。 (備注:一個維度由多個題項表示,想將多個題項概括成一個整體,此時需要使用SPSSAU中“生成變量”的“平均值”功能即可)
  6. 得到聚類類別之后,接着需要對比不同類別群體的差異性;包括比如在“特征”、“行為”或者“態度”上的差異性。便於結合不同群體提供不同的建議措施等。

 

了解了每一種問卷類型的分析思路后,對應着找到自己設計的問卷所屬的類型,按照步驟進行分析即可。具體分析可在SPSSAU中進行,一鍵拖拽生成智能分析結果。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