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Linux平台下webRTC的二次開發,一路摸索,中間踩了不少坑,這一篇博客先來簡單介紹下Linux上如何使用GCC編譯webRTC。
為什么使用GCC編譯?
這其實是無奈之舉,Linux下webRTC中的ninja工程使用的是Clang進行編譯,且依賴其內置的stdc標准庫。然而我現有的開發環境所使用的編譯器為GCC,在使用Clang進行webRTC二次開發時遇到各種編譯錯誤,只好改用GCC重新編譯webRTC。
1.獲取webRTC源碼
需要准備一個梯子,同時使用工具進行終端穿牆。
獲取源碼流程可以查看官方文檔https://webrtc.org/native-code/development/
首先安裝Chromium depot tools;
git clone https://chromium.googlesource.com/chromium/tools/depot_tools.git
將depot tools路徑添加道環境變量中
export PATH=$PATH:/path/to/depot_tools
然后獲取webRTC源碼
mkdir webrtc-checkout
cd webrtc-checkout
fetch --nohooks webrtc
gclient sync
webrtc源碼下載下來很大,確保翻牆工具有足夠的流量
2.修改BUILD.gn
如果不修改GN files會出現一堆錯誤,編譯無法通過
關閉-Werror編譯選項
build/config/complier/BUILD.gn
修改treat_warnings_as_errors=false
使用系統stdc標准庫
build/config/c++/BUILD.gn
注釋掉
cflags_cc += [
"-nostdinc++"
]
cflags += ["-fno-builtin-abs"]
ldflags += ["-nodefaultlibs"]
libs += [
"c",
"gcc_s",
"m",
"rt",
]
使用gcc編譯命令為
gn gen webrtc-checkout/src/out/Default --args="is_clang=false"
ninja -C webrtc-checkout/src/out/Default
編譯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因為源碼問題導致編譯出錯,修改即可
編譯成功后,即可使用gcc二次編譯開發
注意編譯時需添加一些編譯選項
使用cmake構建工程時添加
set(CMAKE_CXX_FLAGS "-fno-rtti")
set(CMAKE_CXX_FLAGS "${CMAKE_CXX_FLAGS} -DWEBRTC_LINUX=1 -DWEBRTC_POSI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