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復雜的事物(包括技術),都是由簡單的源頭一步步發展而來,必有一個最基本的原理。
關系型數據庫理論作為一個划時代的產物,誕生幾十年以來,催生了多家偉大的公司。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各種新產品,及所謂的新的數據庫相關理論層出不窮,包括NOSQL,分布式等等。但歸根結底都沒有跑出關系型數據庫理論的這個如來佛祖的掌心,它們不過是基於關系型理論的某種變異。如果對關系型數據庫理論進行追根溯源,那就是到哲學和數學的層面。
關系型數據庫里面談到數據建模第一個提到的就是范式建模理論。很多朋友肯定看過權威教材上對范式建模的一些解釋。基本上要花很大的力氣,估計最后也沒明白是什么意思。
其實這里可以表達一下對國內教育的一些看法。我們總是先學一堆莫名其妙的理論,搞得大家頭昏腦漲,對這些玩樣兒都敬而遠之,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就像很多經濟學家回憶大學教育,學了很久的微積分,工作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其實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我在大學學數據庫理論這門課的時候,對這些范式啊,元組啊也是七葷八素的。考試的時候也是恐懼得不行。人類正常的認知流程都是由表入里的,先認識現象,后總結理論。我們國內剛好反過來了,就把一些極有意思的現象及認知過程全部省掉了,最后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只是幾張枯燥難懂的理論公式。
大家都了解,范式從第一范式開始,一直跑到了第五范式,還有一個什么BCNF范式。記估計是很難記清楚了,那好,我們就回到事物的本質。數據庫的本質是存儲數據(數據持久化),及支持用戶對數據進行操作(增/刪/改/查)。那范式建模的根本出發點就是去維護數據庫所存儲數據的完整性,准確性。
"如果我露出斑點滿身,可會被抱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