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S及計算方法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代表每秒執行的事務數量,可基於測試周期內完成的事務數量計算得出。例如:用戶沒分鍾執行6個事務,TPS為6/60=0.10TPS,同時我們會知道書屋的響應時間(或節拍),以此為例,60秒完成6個事務也同時代表每個事務的響應時間或節拍為60/6=10秒。
利特爾法則 (Little’s law):
示例1:節拍0秒,思考時間0秒
用戶執行5個事務並且每個事務的響應時間是10秒,需要花費50秒完成5個事務,即5/50=0.1TPS(這里TPS是由響應時間控制)
示例2:速率15秒,思考時間0秒
用戶執行5個事務且每個事務的響應時間是10秒,單實際節拍大於響應時間,所以它優於響應時間控制了事務發生的頻率。完成5個事務需要5*15=75秒,產生5/75=0.06667TPS
在第二個示例中,平均響應時間小於節拍15秒,需要75秒完成5個迭代,產生了0.06667 TPS。
上面兩個例子中我們假設思考時間為0秒。如果思考時間為2秒,總時間仍是75秒完成5個迭代,產生0.06667 TPS。
節拍為0秒,則 用戶數 = TPS * ( 響應時間 + 思考時間 )
節拍不為0秒且大於響應時間與思考時間的和,則 用戶數 = TPS * (速率)
事實上TPS是事務在w.r.t時間的速率,所以也被成為吞吐量(throughput)。
N=(R+Z)*X
N:用戶數
R:平均響應時間(也可能是速率)
Z:思考時間
X:吞吐量
如:N (用戶數)=1500, R (平均響應時間)=10, Z (思考時間)=0,則X (吞吐量)=1500/10=150 TPS
轉載:https://www.cnblogs.com/insane-Mr-Li/p/1091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