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字符串查找之————關於KMP算法你不知道的事


寫在前面:

(閱讀本文前需要了解KMP算法的基本思路。另外,本着大道至簡的思想,本文的所有例子都會做從頭到尾的講解)

 

在翻閱了大量網上現有的KMP算法博客后,發現廣為流傳的竟然是一種不完整的KMP算法。即通過next數組來作為有限狀態自動機,以此實現非匹配時的回退。雖然這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但我想介紹一種更好和更完整的方法————擁有完整DFA的KMP算法

 

先列出本文要介紹的方法與一般方法對比下的幾大優點

  1. 在最壞情況下,對字符串的操作次數僅為一般做法的三分之二。
  2. 在所有情況下,對字符串的操作數都小於等於一般做法。
  3. 思路上相對於一般做法更加完整細致,學習了它一定能讓你對kmp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讀者可以在通讀全文之后回頭來看這幾句話到底對不對)

 

一、關於有限狀態自動機(什么是DFA)

kmp算法模擬了有限狀態自動機的運行,一般算法中的next數組和本文中的dfa數組都是作為有限狀態自動機的運行指導。

有限狀態自動機不同,程序運行起來自然會存在不同。

在本文介紹的KMP算法中,我們使用二維數組DFA來作為有限狀態自動機指導:

  1. 定義:DFA=new int[R][M],R為文本可能出現的字符種類(EXTENDED_ASCII的R為256位,一般情況下是夠用了),M為模式字符串的長度。
  2. 空間:DFA占用空間上比next數組大了R倍,但空間的犧牲必然要迎來性能上的提升
  3. 儲存內容:和next數組一樣的是,DFA也儲存了每個位置匹配失敗時模式串的重啟位置,但它更加詳細,DFA針對了匹配失敗時可能出現的不同字符對應了其特定的重啟位置,這樣的好處在后面的性能分析中會降到。

 

         圖1 和模式字符串ABABAC對應的確定有限狀態機自動機 

 

圖一展示了模式字符串pat:ABABAC對應的確定有限狀態機自動機

dfa[A][j]表示:模式串成功匹配到第j個位置時文本這時對應字符為'A'的情況下模式串下一個將要匹配的位置。

拿圖1來說,dfa[A][3]表示匹配到模式串ABABAC的第三位時(B),文本對應的是A,這時模式串將回到dfa[A][3]=1,也就是將模式串回到ABABAC的第一位(B),然后繼續下一位(也是就ABABAC中的第二位,這里是A)與文本的下一位繼續比較。

似乎蠻復雜的,但理解了它的構造方法之,你就可以靈活使用它。

 

1、dfa的構造方法:

我們需要借助j和X來構造dfa,j指向當前的匹配位置,X是匹配失敗時的重啟位置。一開始j和X都設為0。

對於每個j,我們要做的是:

  1. 將daf[][X]復制到daf[][j](對於匹配失敗的情況)
  2. 將daf[pat.charAt(j)][j]設為j+1(對於匹配成功的情況)
  3. 更新X

用代碼表示如下:

(推薦讀者先大概看看代碼,再結合下面給出的完整例子,然后做代碼運行調試)

dfa[pat.charAt(0)][0]=1; for(int X=0,j=1;j<M;j++){//計算dfa[][j]
    for(int c=0;c<R;c++){//不匹配情況
        dfa[c][j]=dfa[c][X]; } dfa[pat.charAt(j)][j]=j+1; X=dfa[pat.charAt(j)][X]; } 

 

在上面代碼的基礎上來演示一個完整的構造過程:

① j和X都為0,dfa[pat.charAt(0)][0]=1

 

② 進入for循環X=0,j=1:將X的列復制到j的列,再設dfa[pat.charAt(j)][j]=j+1,更新X

可以看到第三步更新X后X還是0,因為在第二步時X=dfa[pat.charAt(j)][X]=dfa[B][0]=0 (關於X變化的探討接下來就會提到)

 

③ 第二次循環X=0,j=2:將X的列復制到j的列,再設dfa[pat.charAt(j)][j]=j+1,更新X

X=dfa[pat.charAt(j)][X]=dfa[A][0]=1

 

④ 第三次循環X=1,j=3:將X的列復制到j的列,再設dfa[pat.charAt(j)][j]=j+1,更新X

 

X=dfa[pat.charAt(j)][X]=dfa[B][1]=2

 

⑤ 第四次循環X=2,j=4:將X的列復制到j的列,再設dfa[pat.charAt(j)][j]=j+1,更新X

 

X=dfa[pat.charAt(j)][X]=dfa[A][2]=3

 

⑥ 第四次循環X=3,j=5:將X的列復制到j的列,再設dfa[pat.charAt(j)][j]=j+1,已經結束到最后一位,不用更新X

 

 

到這里就結束了模式字符串ABABAC的dfa構造最終得到的結果:

 

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dfa的構造思路

為鞏固練習,下面請讀者自己構造出模式字符串ABRACAD的daf,然后和下圖對照一下是不是一樣

 

2、關於X的一些問答:

值得一提的是,X是構造dfa的關鍵,下面幾個問答有助於我們理解整個dfa構造。

為什么每次都能得出X的值?

答:因為X永遠小於j,X走的是j走的老路。

為什么要把X列復制到j列?

答:dfa里記錄了到每種狀態時可能的所有選擇,如果狀態A發生不匹配時可以回到狀態B繼續匹配,那我們就可以先把狀態B復制到狀態A,這樣在狀態A不匹配時就可以直接使用狀態B的方案。

X的位置何時會發生變化?

X的下一個位置與j當前指向的字符、j之前指向過的字符、X當前位置都有關,事實上不管j當前指向的字符在之前是否出現過,X都可能移動。

X的位置會怎么變化?

當每次j指向的字符與X指向的字符能夠連續對應上的時候,X就會每次向后移一位(字符與前綴對應時X往后移)。

當j指向的字符在之前沒有出現過,X就會指向0。

3、實例對問題的證明:

 

上圖是模式ABCDE的dfa數組,可以觀察到ABCDE中是沒有出現重復字符的,所以到最后X依然指向0

對應極端情況,前面的字符出現重復達到了四次,X也是要移動四次,但只停留在3是因為模式串已經匹配完成,不需要再移動X。

 

關於X的移動,是需要讀者自己在模擬dfa構造中細想的,想明白了就能全懂KMP,不明白就再看看上面的問題,嘗試自己作答就會有新的心得。

 

二、改變搜索方法

有了強大的有限狀態自動機,怎么用它呢?實際使用中是否比原來更強大呢?咱直接將兩者的代碼貼出來一頓對比,順便說明精妙之處。

大體的思路是一樣的,就是將txt字符串從頭到尾循環一遍,過程中不斷判斷模式串的位置

 

1、先來看看一般方法中的搜索方法代碼:

for(i=0;i<n;i++){ while (j>-1&&txt.charAt(i)!=pat.charAt(j)){ j=next[j]; } if(j==-1||txt.charAt(i)==pat.charAt(j)){ j++; } if(j==m){return i-j; } }           

一邊從頭到尾循環,一邊判斷j是不是等於m,應該注意到的是,for循環中還包含了一個while,用來做回退和繼續匹配的。

可以發現,這個過程中的操作次數必定是要大於i的(每次for循環都可能要加入while)

 

2、下面是使用dfa后的搜索方法:

for(j=0,i=0;i<N&&j<M;i++){ j=dfa[txt.charAt(i)][j]; } if(j==M){ System.out.println("匹配成功"); return i-M; }else { System.out.println("匹配失敗"); return N; }

可以看到,在for循環之后,直接進行匹配成功或失敗的判斷,整個過程的操作次數等於i,是小於一般方法的。

 

 

三、性能分析對比

①當字符串不匹配時(這是兩種方法差異最大的地方):

使用DFA二維數組作為有限狀態自動機,每次不匹配時都能到達精准位置(對每個不匹配的情況dfa都有記錄在案)。

而使用next一維數組時,在每次匹配失敗后到達的位置是不能確認的,它只是先到達可能的位置。

從可能的最長前綴位置,進行字符的匹配,如果不匹配再移到下一位可能的位置(下標在模式字符串上往前移)。

②當字符串匹配時

在兩種方式中是一樣的,i和j都加一,然后進入下一個for循環。

②最壞情況什么時候出現

對於一般方法:如果文本為AAAA,模式串為AAAB,這時匹配到最后一位時失敗,j會一步步往前走,這時在搜索方法中操作次數達到了2n,加上構造next數組的n次操作,共3n次操作。

對於完整KMP算法:上面的情況並不會使它達到3n,因為在j一步步往前走的時候i也會往后走,當i達到n時for循環結束,這樣最多也就操作n次,加上dfa數組的構造需要n次,共2n次操作。

結果:

可以看到,在通常情況下完整KMP算法的操作次數要比一般算法的操作次數少

即便是在最壞情況下完整KMP算法的操作次數也為一般方法的三分之二。

足以證明完整KMP的性能是更優的。

 

 

四、完整實現及測試代碼(java)

 1 public class KMP {
 2     private String pat;
 3     private int dfa[][];
 4 
 5     public KMP(String pat){//由模式字符串構建dfa
 6         this.pat=pat;
 7         int M=pat.length();
 8         int R=256;
 9         dfa=new int[R][M];
10         dfa[pat.charAt(0)][0]=1;
11         for(int X=0,j=1;j<M;j++){//計算dfa[][j]
12             for(int c=0;c<R;c++){//不匹配情況
13                 dfa[c][j]=dfa[c][X];
14             }
15             dfa[pat.charAt(j)][j]=j+1;
16             X=dfa[pat.charAt(j)][X];
17         }
18     }
19 
20     public int search(String txt){
21         int N= txt.length();
22         int M=pat.length();
23         int j,i;
24         for(j=0,i=0;i<N&&j<M;i++){
25             j=dfa[txt.charAt(i)][j];
26         }
27         if(j==M){
28             System.out.println("匹配成功");
29             return i-M;
30         }else {
31             System.out.println("匹配失敗");
32             return N;
33         }
34     }
35 }

測試例子:

1     @Test
2     public void KMPTest(){
3         KMP kmp=new KMP("abc");
4         System.out.println(kmp.search("abfeabcabc"));
5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