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定義:
RAID 5是RAID 0和RAID 1的折中方案。RAID 5具有和RAID0相近似的數據讀取速度,只是多了一個奇偶校驗信息,寫入數據的速度比對單個磁盤進行寫入操作稍慢。同時由於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信息,RAID5的磁盤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儲成本相對較低,是目前運用較多的一種解決方案。
工作原理:
RAID5把數據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盤上,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盤上,其中任意N-1塊磁盤上都存儲完整的數據,也就是說有相當於一塊磁盤容量的空間用於存儲奇偶校驗信息。因此當RAID5的一個磁盤發生損壞后,不會影響數據的完整性,從而保證了數據安全。當損壞的磁盤被替換后,RAID還會自動利用剩下奇偶校驗信息去重建此磁盤上的數據,來保持RAID5的高可靠性。
做raid 5陣列所有磁盤容量必須一樣大,當容量不同時,會以最小的容量為准。 最好硬盤轉速一樣,否則會影響性能,而且可用空間=磁盤數n-1,Raid 5 沒有獨立的奇偶校驗盤,所有校驗信息分散放在所有磁盤上, 只占用一個磁盤的容量。
總結:
磁盤空間利用率:(N-1)/N,即只浪費一塊磁盤用於奇偶校驗。
讀性能:(n-1)*單塊磁盤的讀性能,接近RAID0的讀性能。
寫性能:比單塊磁盤的寫性能要差(這點不是很明白,不是可以並行寫入么?)
冗余:只允許一塊磁盤損壞。
二、RAID5在虛擬機CentOS 7環境下的創建
一、給虛擬機加上額外的4塊硬盤;(點擊編輯虛擬機設置)
二、以相同的步驟建立5個新硬盤;
三、打開虛擬機,在終端下輸入命令:fdisk -l 查看有沒有加入進來。
四、創建RAID5,並設置兩塊備份故障盤,輸入命令:“mdadm -Cv /dev/md0 -n 3 -l 5 -x 2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 /dev/sdf ”
五、輸入命令: mdadm -D /dev/md0 看看有沒有按照RAID5進行分區,發現正在分區轉換,三個磁盤,兩個備份盤(Spare Devices 數量為2)
六、將磁盤陣列格式化為ext4格式
輸入命令 :mkfs.ext4 /dev/md0
七、
接下來我們進行掛載
首先創建掛載目錄: mkdir /media/raid5
進行文件系統的掛載:mount /dev/md0 /media/raid5
像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