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總結:
- 硬盤接口類型:有IDE=ATA<SATA, SCSI<SAS NVME(適用於SSd) 光纖通道硬盤接口
- 硬盤材質類型:分為機械和固態:HDD SSD
- 硬盤的使用方式:單塊或者raid:raid用raid控制器代替磁盤控制器
- 硬盤機櫃網絡:有FC網絡的和普通網線的網絡
- 硬盤+服務器的存儲架構:DAS=server+raid SAN=server--raid存儲器 NAS=server+rais存儲器+文件系統
一、硬盤接口的分類
硬盤接口通常分為五種類型:SATA接口硬盤、IDE接口硬盤、SCSI接口硬盤、光纖通道硬盤、SAS接口硬盤。
IDE接口硬盤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服務器,SCSI接口的硬盤則主要應用於服務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服務器上,價格昂貴。SATA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的硬盤接口類型,目前市場上最普及的接口類型。
二、硬盤的分類
硬盤分為固態硬盤(SSD 盤)、機械硬盤(HDD)、混合硬盤(HHD)三種。SSD采用閃存顆粒來存儲,HDD采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盤(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盤和閃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盤。絕大多數硬盤都是固定硬盤,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盤驅動器中。
https://blog.csdn.net/u013721086/article/details/83933461
1.硬盤廠家
在硬盤上經常看到的廠家標志,可以做一個簡單了解。
希捷Seagate
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
日立HITACHI
2.按照硬盤材質分為兩大類
HDD(Hard Disk Driver):傳統硬盤,即機械硬盤;
SSD(Solid State Disk):固態硬盤
3.按照接口類型區分
這一部分是重點,希望能通過這部分的講解,對整個硬盤接口體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1)ATA和SCSI是兩大接口類型
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高技術配置,一般來說,ATA是一種控制器技術,而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一個匹配它的磁盤驅動器技術,ATA和IDE通常可以互換使用。ATA下一步的技術是SATA(Serial ATA),串行ATA。有了SATA之后,原來的ATA又被稱為PATA(Parallel ATA),並行ATA。簡單小結一下,一般意義上,IDE和PATA是說的同一種東西,它們的進化型是SATA。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是一種計算機與外部設備之間的接口標准。SCSI的進化型是SAS(Serial Attached SCSI),串行SCSI。
2)這里所謂的硬盤接口,就是硬盤與主板之間的連接方式。
3)還有一個很奇怪的東西,SATA和SAS是兩種不同分支的進化型,但是,SAS卻可以完全兼容SATA,即能用SAS硬盤的地方,可以毫無阻礙的使用SATA硬盤。
4)各種接口的圖片展示
#IDE(PATA):
#SATA:
#SCSI:
#SAS: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BlackiceArcher」的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u013721086/article/details/83933461
- 硬盤接口類型:有IDE=ATA<SATA, SCSI<SAS
- 硬盤材質類型:分為機械和固態:HDD SSD
- 硬盤的組合方式:單塊或者raid:raid用raid控制器代替磁盤控制器
- 硬盤機櫃網絡:有FC網絡的和普通網線的網絡
- 硬盤+服務器的存儲架構:DAS=server+raid SAN=server--raid存儲器 NAS=server+rais存儲器+文件系統
IDE、SATA、SCSI、SAS、FC、SSD 硬盤類型
IDE磁盤
================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本意是指把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是一種硬盤的傳輸接口, 有另一個名稱叫做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指的是相同的東西。
特點:
一般使用16-bit數據總線, 每次總線處理時傳送2個字節。PATA接口一般是100Mbytes/sec帶寬,數據總線必須鎖定在50MHz,為了減小濾波設計的復雜性,PATA使用Ultra總線,通過“雙倍數據比率”或者2個邊緣(上升沿和下降沿)時鍾機制用來進行DMA傳輸。這樣在數據濾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采集數據,就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濾波頻率。這樣帶寬就是:25MHz 時鍾頻率x 2 雙倍時鍾頻率x 16 位/每一個邊緣/ 8 位/每個字節= 100 Mbytes/sec。
優點:
自問世以來,一直以其價廉、穩定性好、標准化程度高等特點,深得廣大中低端用戶的青睞,甚至在某些高端應用領域,如服務器應用中也有一定的市場。
缺點:
隨着CPU時鍾頻率和內存帶寬的不斷提升,其接口協議PATA(Paralle ATA)逐漸顯現出不足來。一方面,硬盤制造技術的成熟使ATA硬盤的單位價格逐漸降低,另一方面,由於采用並行總線接口,傳輸數據和信號的總線是復用的,因此傳輸速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要提高傳輸的速率,那么傳輸的數據和信號往往會產生干擾,從而導致錯誤。
在當今的許多大型企業中,PATA現有的傳輸速率已經逐漸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SATA磁盤
==================
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盤又叫串口硬盤. SATA以它串行的數據發送方式得名。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數據線和信號線獨立使用,並且傳輸的時鍾頻率保持獨立,因此同以往的PATA相比,SATA的傳輸速率可以達到並行的30倍。可以說:SATA技術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PATA技術的改進,而是一種全新的總線架構。
SCSI磁盤
==================
SCSI英文全稱: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它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原來的IDE接口的硬盤轉速太慢,傳輸速率太低,因此高速的SCSI硬盤出現。其實SCSI並不是專為硬盤設計的,實際上它是一種總線型接口。獨立於系統總線工作.
優點:
系統占用率極低,轉速快,傳輸率高.
缺點:
價格高、安裝不便、還需要設置及其安裝驅動程序,因此這種接口的硬盤大多用於服務器等高端應用場合。
SAS磁盤
==================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盤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並行SCSI接口之后開發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並且提供與SATA硬盤的兼容性。
SAS的接口技術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體來說,二者的兼容性主要體現在物理層和協議層的兼容。
優點:
和傳統並行SCSI接口比較起來,SAS不僅在接口速度上得到顯著提升(現在主流Ultra 320 SCSI速度為320MB/sec), 而且由於采用了串行線纜,不僅可以實現更長的連接距離,還能夠提高抗干擾能力,並且這種細細的線纜還可以顯著改善機箱內部的散熱情況。
缺點:
硬盤、控制芯片種類少. 硬盤價格太貴. 比起同容量的Ultra 320 SCSI硬盤,SAS硬盤要貴了一倍還多。
實際傳輸速度變化不大. SAS硬盤的接口速度並不代表數據傳輸速度,受到硬盤機械結構限制,現在SAS硬盤的機械結構和SCSI硬盤幾乎一樣。目前數據傳輸的瓶頸集中在由硬盤內部機械機構、硬盤存儲技術、磁盤轉速,所決定的硬盤內部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80MBsec左右,SAS硬盤的性能提升不明顯。
雖然SAS接口服務器和SCSI接口產品在速度、穩定性上差不多,但目前的技術和產品都還不夠成熟。
FC
==================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盤設計開發的接口技術,是專門為網絡系統設計的,但隨着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盤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盤是為提高多硬盤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盤系統的通信速度。它以點對點(或是交換)的配置方式在系統之間采用了光纜連接。
即, 硬盤本身是不具備FC接口的, 插硬盤的機櫃上帶有FC接口, 通過光纖與光纖交換機互聯.
SSD
==================
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也稱作電子硬盤或者固態電子盤,是由控制單元和固態存儲單元(DRAM或FLASH芯片)組成的硬盤。固態硬盤的接口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盤的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與普通硬盤一致。由於固態硬盤沒有普通硬盤的旋轉介質,因而抗震性極佳。其芯片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40~85℃)。目前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目前由於成本較高,正在逐漸普及到DIY市場。
不同磁盤種類的Metrics:
磁盤種類 | 最大IOPS | 最大響應時間 |
ATA/IDE | 70 | 15ms |
FC/SAS | 140~160 | 10ms |
SSD/EFD | 2500 | 1ms |
更加詳細的Metrics:
性能指標\硬盤類型 | 10K rpm | 15K rpm | Flash Drive | NL-SAS |
IOPS | 150 | 180 | 3500 | 90 |
Bandwidth | 6-24 MB/s | 8-32 MB/s | 100 MB/s | 2.5-16 MB/s |
博主目前的認識如下:
- 硬盤接口類型有IDE, SATA, SCSI.
- 硬盤類型分為機械和固態
- 硬盤機櫃有FC網絡的和普通網線的網絡
歡迎糾正和探討.
參考資料
==================
IDE、SATA、SCSI、SAS、FC、SSD硬盤類型介紹
http://blog.csdn.net/tianlesoftware/article/details/6009110
ATA、SATA、SCSI、SAS、FC硬盤接口技術特點與區別
http://www.dz3w.com/info/interface/0078821.html
IDE,SCSI,SATA硬盤接口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