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生命周期


 

軟件生命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SLC)

是軟件的產生直到報廢或停止使用的生命周期。軟件生命周期內有問題定義、可行性分析、總體描述、系統設計、編碼、調試和測試、驗收與運行、維護升級到廢棄等階段,也有將以上階段的活動組合在內的迭代階段,即迭代作為生命周期的階段。

 

軟件生命周期又稱為軟件生存周期或系統開發生命周期,是軟件的產生直到報廢的生命周期,周期內有問題定義、可行性分析、總體描述、系統設計、編碼、調試和測試、驗收與運行、維護升級到廢棄等階段,這種按時間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軟件工程中的一種思想原則,即按部就班、逐步推進,每個階段都要有定義、工作、審查、形成文檔以供交流或備查,以提高軟件的質量。但隨着新的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和技術的成熟,軟件生命周期設計方法的指導意義正在逐步減少。

 

生命周期的每一個周期都有確定的任務,並產生一定規格的文檔(資料),提交給下一個周期作為繼續工作的依據。按照軟件的生命周期,軟件的開發不再只單單強調“編碼”,而是概括了軟件開發的全過程。軟件工程要求每一周期工作的開始只能必須是建立在前一個周期結果“正確”前提上的延續;因此,每一周期都是按“活動-結果-審核-再活動-直至結果正確”循環往復進展的

軟件生命周期階段

同任何事物一樣,一個軟件產品或軟件系統也要經歷孕育、誕生、成長、成熟、衰亡等階段,一般稱為軟件生存周期(軟件生命周期)。把整個軟件生存周期划分為若干階段,使得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使規模大,結構復雜和管理復雜的軟件開發變的容易控制和管理。可以將軟件生命周期概括為軟件計划與可行性研究階段(問題定義、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階段、軟件設計階段(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軟件編碼階段、軟件測試階段和軟件運行與維護階段。軟件計划與可行性研究階段(問題定義、可行性研究):此階段是軟件開發方與需求方共同討論,主要確定軟件的開發目標及其可行性。

 

需求分析階段:

在確定軟件開發可行的情況下,對軟件需要實現的各個功能進行詳細分析。需求分析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也是在整個軟件開發過程中不斷變化和深入的階段,能夠為整個軟件開發項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軟件設計階段(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

主要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對整個軟件系統進行設計,如系統框架設計,數據庫設計等等。軟件編碼階段:是將軟件設計的結果轉換成計算機可運行的程序代碼。在程序編碼中必須要制定統一,符合標准的編寫規范。以保證程序的可讀性,易維護性,提高程序的運行效率。

 

軟件測試階段:

在軟件設計完成后要經過嚴密的測試,以發現軟件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加以糾正。

軟件運行和維護階段:

是軟件生命周期中持續時間最長的階段,包括糾錯性維護和改進性維護兩個方面。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