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付、起付、大額累計……讀懂這些關鍵詞,你才真的懂醫保報銷!
┃來源:工人日報
目前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包括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
很多職工都參加了醫保,但對門診收費的相關票據或住院醫保結算單並不是十分了解。各地醫保報銷的具體細節不盡相同,看懂這些關鍵詞就能迅速了解看病的費用。
關鍵詞1
個人現金支付金額:
指患者需自己負擔的金額。
關鍵詞2
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金額:
指醫保基金支付的費用總額。包括:門診大額支付、退休補充保險支付等支付方式。
關鍵詞3
起付線:
即起付標准以下費用,醫保局根據不同的參保人員類別及醫院等級類別設定了相應起付標准。
關鍵詞4
醫療保險范圍內金額:
本次醫療費用中屬於醫保報銷范圍內的金額。
關鍵詞5
累計醫保范圍內金額:
截止本次費用結算時,本年度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內醫療費用的總額。
關鍵詞6
年度門診大額累計支付:
截止本次費用結算時,本年度內醫保為參保人門診累計支付費用的總額。
關鍵詞7
個人支付、自費金額:
指患者需負擔的金額,由自付一、自付二、自費金額組成。
自付一:指能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的醫療費用中需患者支付的金額。包括:起付金額和超過起付金額后患者自付的金額。
自付二:指標注為“部分自付”的葯品、檢查中需患者自己支付的費用總和。假設一瓶價格為100元的葯品屬於有自付葯品,如果自費的比例為10%,則自己要承擔10元。這就屬於自付二。
自費:指標注為“全自付”的葯品、檢查費用總額,需患者自己支付。
以北京市醫保患者為例,退休的醫保患者門診費用起付線是1300元,在職的醫保患者門診起付線是1800元,這意味着一個患者在門診就診時,醫保內的費用累計超過起付線之后才可以報銷。
舉個栗子
假設小張是一名在職的醫保患者,他在某三級醫院發生門診費用2000元,其中100元是全自付葯品,剩余1900元屬於醫保范圍內金額(非社區醫療機構的門診報銷比例為70%)。
自付一:1800+(1900-1800)*30%=1830元;
自付二:0元(部分自付的葯品或診療);
自費:100元(全自付葯品);
最終,個人支付=自付一+自付二+自費=1930元,醫保報銷70元。
~~~~~~~~~~~~~~~~~~~~
https://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3_2_67689.html
很多朋友跟小保反應,每次去醫院看病開的各種收費票據,密密麻麻各項費用,看也看不明白,問也問不清楚,就只能交錢拿葯完事兒,回到家還是雲里霧里,具體交了什么錢?醫保報銷了多少?也不知道。今天,小保就來給大家好好算算門診收費票據上的各項費用究竟是怎么來的。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單據上每一項內容的意思,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醫療費用究竟是怎么結算的。以北京市醫療門診收費票據為例
這是一張北京三甲醫院的醫保實時結算單,我們先看項目等級這部分。這里會標注本次門診的治療費和醫葯費的報銷等級,共有三類:
1.無自付:是醫保基金按比例全額報銷的費用。
2.有自付:是個人負擔一部分費用(多數為10%),剩余部分醫保基金按比例報銷的費用。
3.全自付:是完全自費的部分,醫保不予報銷的費用。
其次,看個人賬戶支付這部分。這里顯示的是本年度內醫保基金的使用情況:
4.本次醫保范圍內金額:是本次費用中能夠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費用總額。
5.累計醫保范圍內金額:是截止本次費用結算,本年度內醫保范圍內的累計金額。
每個地方醫保報銷都有起付線,以北京市門診為例,北京市門診的年起付線是1800元,封頂線為2萬元;住院年起付線是1300元,封頂線是50萬元,年度內累計醫保范圍內金額未達到報銷起付線1800元和超出醫保報銷封頂線2萬元的部分,醫保是不報銷的。
6.年度門診大額基金累計支付:是截止本次費用結算,本年度內醫保為參保人門診已報銷的累計總額。
7.年度門診大額余額:是截止當次費用結算后,本年度內醫保還能夠為參保人員支付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