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用例:指對一項特定的軟件產品測試任務的描述,體現測試方案、測試方法、測試策略和技術。
如:測試登錄功能。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結果登錄上了嗎?登錄上就成功了,沒登上的話是什么原因
描述輸入、動作和一個期望的結果,目的是確定軟件的各個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軟件測試用例的設計方法:
一、等價類划分法
等價類划分為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如:學生允許選擇2到4門課,則有效等價類為2~4門課,無效等價類為只選一門課程或者不選課和大於4門課
划分等價類的標准:完備測試(合並是整個集合)、避免冗余(子集互不相交)
划分等價類的方法:
1、在輸入條件規定了取值范圍或值的個數的情況下,則可以確立一個有效等價類和兩個無效等價類。
如:輸入值是學生成績,范圍是0~100(分) 0<=x<10
有效等價類:0≤成績≤100
無效等價類:成績<0和成績>100
2、在輸入條件規定了輸入值的集合或者規定了“必須如何”的條件的情況下,可確立一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3、在輸入條件是一個布爾量的情況下,可確定一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4、在規定了輸入數據的一組值(假定n個),並且程序要對每一個輸入值分別處理的情況下,可確立n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如:輸入條件說明學歷可為: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四種之一,則分別取這四種這四個值作為四個有效等價類,另外把四種學歷之外的任何學歷作為無效等價類。
5、在規定了輸入數據必須遵守的規則的情況下,可確立一個有效等價類(符合規則)和若干個無效等價類(從不同角度違反規則)。
如:c語言規定了“一個語句必須以“;”結束”
有效等價類:以“;”結束的語句;
若干個無效的等價類:以句號結束,以問好結束,以嘆號結束等
6、在確知已划分的等價類中各元素在程序處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況下,則應再將該等價類進一步的划分為更小的等價類。
如:專科以上學歷,細分專科、本科、碩士......
二、邊界值分析法
應當選取正好等於,剛剛大於或剛剛小於邊界的值作為測試數據
注意:應考慮0和負數
原則:
1、如果輸入條件規定了值的范圍,則應取剛達到這個范圍的邊界的值,以及剛剛超越這個范圍邊界的值作為測試輸入數據。
如:重量在10公斤至50公斤,應取10及50,還應取10.01,49.99,9.99及50.01,還有0和負數
2、如果輸入條件規定了值的個數,則用最大個數,最小個數,比最小個數少一,比最大個數多一的數作為測試數據。
如:一個輸入文件應包括1~255個記錄,則測試用例可取1和255,還應取0及256,還有負數
3、設計測試用例使輸出值達到邊界值及其左右的值。
如:每月保險金扣除額為0至1165.25元,取0.00、0.01及1165.24、還取一0.01及1165.26
4、如果程序的規格說明給出的輸入域或輸出域是有序集合,則應選取集合的第一個元素和最后一個元素作為測試用例。
5、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個內部數據結構,則應當選擇這個內部數據結構的邊界上的值作為測試用例。
6、分析規格說明,找出其它可能的邊界條件。
三、另外的用例設計方法
https://www.cnblogs.com/test_home_c/p/9399254.html
測試用例的八大要素:
1、用例編號
2、測試項目
3、測試標題:內容+結果
4、重要級別:高、中、低
5、預置條件:要滿足一些前提條件,否則用例無法執行
6、測試輸入:根據具體情況來設計
7、操作步驟:明確給出每個步驟的描述
8、預期結果:根據步驟來完成得到的結果
9、實際結果(這個不寫,這是測試用例,都還沒開始做,所以沒有實際結果):根據步驟來完成得到的實際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