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算法


<body>
<!--
冒泡排序: [2,5,8,1,4]
原理:
第一次冒泡:從索引為0開始,進行兩兩比較,如果索引小上的值大於索引大的值,交換位置,最終產生一個最大值放大arr.length-1的位置 (第一次就會產生最大的值哦)
0-1 1-2 2-3 3-4
第二次冒泡:從索引為0開始,進行兩兩比較,如果索引小上的值大於索引大的值,交換位置,最終產生一個最大值放大arr.length-2的位置
0-1 1-2 2-3
第三次冒泡:從索引為0開始,進行兩兩比較,如果索引小上的值大於索引大的值,交換位置,最終產生一個最大值放大arr.length-3的位置
0-1 1-2
第四次冒泡:從索引為0開始,進行兩兩比較,如果索引小上的值大於索引大的值,交換位置,最終產生一個最大值放大arr.length-4的位置
0-1

總結:
1. 如果數組元素有n個,冒泡次數為n-1次
2.
第一次冒泡: 0-1 1-2 2-3 3-4
第二次冒泡: 0-1 1-2 2-3
第三次冒泡: 0-1 1-2
第四次冒泡: 0-1

if(arr[j] > arr[j+1]){ //arr[j]是代表左邊的 arr[j+1]是代表右邊的值
}

i:排序的次數 j:每次排序遍歷的索引
1 0 1 2 3(4-i)
2 0 1 2(4-i)
3 0 1(4-i)
4 0(4-i)

arr.length-1等於4
j = arr.length-1-i;結束的條件

-->
<script>

var arr = [2,5,8,1,4];

//i:排序的次數
for (let i = 1; i <= arr.length-1; i++) {

//j:每次排序遍歷的索引
for (let j = 0; j <= arr.length-1-i; j++) {
if(arr[j] > arr[j + 1]){ //小標為0的與下標為1的值做比較
le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console.log(arr);

</script>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