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SM系統分為:GSM服務區,公共陸地移動網(plmn)業務區,移動交換控制區(MSC)區,位置區(LA),基站區和小區。
GSM服務區:有GSM網絡中的全部成員國組成,
plmn業務區:公共陸地移動網 ,一般特指某個運營商的網絡覆蓋區域,如中國移動gsm的plmn區,既是整個中國。
msc區:在該區域內,有共同的編碼方法及路由規划,有一個移動交換中心控制區域稱為MSC業務區,一個MSC區包含一個或多個位置區。
位置區:最大可以等同於一個msc區,最小可以等同為一個小區的覆蓋范圍,是對用戶發起尋呼的時候的區域,一般是若干個相鄰基站的覆蓋區域的總和。
基站區:一座基站的覆蓋范圍。現在一座宏站下,一般帶3個扇區,即一座基站區等於3個小區的覆蓋總和。
小區:也叫蜂窩區,理想形狀是正六邊形,一個小區包含一個基站。
CI:小區識別(Cell Identity)
為了唯一地表示GSMPLMN中的每個小區,網絡運營者需分配給網絡中所有的小區一個代碼,即:小區識別(CI),小區識別(CI)與位置區識別碼(LAC)結合,用於識別網絡中的每個BTS(基站收發信站點)及其覆蓋的小區
TAC:IMEI碼的前六位數字即TAC碼。TAC碼代表了手機的型號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移動設備國際識別碼,又稱為國際移動設備標識)由15位數字組成,是手機的唯一識別號碼。
組成規則如下:
第一部分 TAC,Type Allocation Code,類型分配碼,由8位數字組成(早期是6位),是區分手機品牌和型號的編碼,該代碼由GSMA及其授權機構分配。其中TAC碼前兩位又是分配機構標識(Reporting Body Identifier),是授權IMEI碼分配機構的代碼,如01為美國CTIA,35為英國BABT,86為中國TAF。
第二部分 FAC,Final Assembly Code,最終裝配地代碼,由2位數字構成,僅在早期TAC碼為6位的手機中存在,所以TAC和FAC碼合計一共8位數字。FAC碼用於生產商內部區分生產地代碼。
第三部分 SNR,Serial Number,序列號,由第9位開始的6位數字組成,區分每部手機的生產序列號。
第四部分 CD,Check Digit,驗證碼,由前14位數字通過Luhn算法計算得出。
第五部分 SVN,Software Version Number,軟件版本號,區分同型號手機出廠時使用的不同軟件版本,僅在部分品牌的部分機型中存在。
IMSI: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是用於區分蜂窩網絡中不同用戶的、在所有蜂窩網絡中不重復的識別碼。手機將IMSI存儲於一個64比特的字段發送給網絡。IMSI可以用來在歸屬位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或拜訪位置寄存器(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中查詢用戶的信息。為了避免被監聽者識別並追蹤特定的用戶,大部分情形下手機和網絡之間的通信會使用隨機產生的臨時移動用戶識別碼(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代替IMSI。
結構分析:IMSI由一串十進制數字組成,最大長度為15位。實際使用的IMSI的長度絕大部分都是15位,短於15位的例子少見,例如,南非MTN有一些仍在網絡中使用的較舊的IMSI為14位數字。IMSI由移動國家代碼(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動網絡代碼(MNC,Mobile Network Code)和移動訂戶識別代碼(MSIN,Mobile subscription identification number)依次連接而成。MCC長度為3位,MNC長度由MCC的值決定,可以是2位(歐洲標准)或3位數字(北美標准),MSIN的值由運營商自行分配。
MCC | 460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MNC | 00 | 中國移動 |
MSIN | 1357924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