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Bug重現環境
這個應該是我們重現bug的一個前提,沒有這個前提,可能會無法重現問題,或根本無從下手。
操作系統
這個是一般軟件運行的一大前提,基本上所有的軟件都依賴於操作系統之上的,對於一個軟件來說,要想在某個操作系統上運行,必須要對這個操作系統支持,這就需要有真對性的設計與開發。對於不同的操作系統,其可能存在差異(如:win xp 與 win 7與win10)或本質的區別(如 win 7 與 CentOS linux ),所以,操作系統環境是重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前提。
瀏覽器
對於B/S系統,或面向大眾的互聯網產品(網站,郵箱等),瀏覽器的兼容性也是必須測試的一個重點,對於現在的瀏覽器市場,各式的瀏覽器都有其用戶群,要想使產品大眾化,必須考慮這些產品的兼容性問題。
不同的瀏覽器之間(IE、 firefox、chrome、opera 等),甚至同一系列不同版本(ie6/ie7/ie8/ie9等)都可能存在兼容性問題,所以,對於這類應用,瀏覽器環境重現bug前提條件之一。
其它(重要)
對於不同的系統發現重現問題,都會有其特定的前提,拿我測試的郵箱來說,必須要描述其是在測試線還是現網環境,而且還要附帶一重現問題的帳號等。
對於c/s軟件,可能還要考慮與其它常用軟的兼容等,例如,是在安裝的某款軟件后,對本軟件的安裝和使用造成影響。這些都是重現問題的必須描述的環境。
二 問題類型
根據JIRA的管理系統的划分,bug 只是問題的一種,它可以用於跟蹤多種不同類型的問題(他只是將bug做為一子類而已)。
JIRA系統缺省提供的問題類型(大部分的系統都可以自定義類型的,這樣就增加了靈活性。)
-
Bug : 測試過程、維護過程發現影響系統運行的缺陷。(這就是一般測試人員所提交的bug)
-
New Feature : 對系統提出的新功能。(單個的小需求可以,如果大的話,就相當於一個需求,放到這里是不合理的。)
-
Task : 需要完成的一任務。(開發或測試任務指派。)
-
Improvement : 對現有系統功能的改進。(一般產品經理或產品體驗師做的事)
當然,不同的公司,他們的人員定位與職責是不太相同的,按照上面的分類,JIRA就不是簡單的缺陷管理系統了,它涵蓋一項目(或產品)所需要處理的任務、需求與缺陷。
三 Bug 類型
功能類
性能類
界面類(UI)
易用性類
兼容性類
五 缺陷等級
缺陷等級,這個划分也比較靈活,有分三級或四級,也有分五級的。
致命:一招斃命的缺陷,使你的系統無法運行,有造成數據泄漏的安全性問題。
嚴重:可以引起易於糾正的異常情況、可能引起易於修復的故障或對產品外觀難以接受的缺陷。
一般:指不影響產品的運轉和運行、不會成為故障起因,但對產品外觀和下道工序影響較大的缺陷
輕微:輕微缺陷是指對產品外觀和下道工序可能會有輕微影響的缺陷
建議:增加用戶使用體驗的建議性問題。(一般情況下,建議也為做為缺陷的一種。這個跟系統的類型與需求有關)
六 缺陷優先級
問題處理人員在面對許多問題需要處理進,就需要問題進行優先級排序。我們做事情的安排,操作系統有處理進程等都在使用着優先級。
優先級的划分: ``` 低——>中——>高——>緊急
延遲處理——>正常排隊——>優先處理——>緊急處理 ``` Bug的嚴重程度和優先級是含義不同但相互聯系密切的兩個概念,它們從不同的側面描述了軟件缺陷對軟件質量和最終用戶的影響程序和處理方式。
一般地,嚴重程序高的軟件缺陷具有較高的優先級。嚴重程度高說明缺陷對軟件造成的危害性大,需要優先處理,而來嚴重程序低的缺陷可能只是軟件不太盡善盡美,可以稍后處理。
1 嚴重程度高優先級不一定高:
如果某個嚴重的軟件缺陷只在非常極端的條件下產生,則沒有必要馬上處理。
如果某一個軟件缺陷,需要重新修改軟件的整體架構,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潛在缺陷,而且軟件由於市場的壓力必須盡快發布,此時即使缺陷的嚴重性很高,是否需要修正,需要全盤考慮。
2 嚴重程度優先級不一定低
如果是軟件名稱或公司名稱的拼寫錯誤,雖然說其屬於界面錯誤,嚴重程度不高,但其關系到軟件和公司的市場開解,必須盡快修正。
缺陷狀態
對於一個問題,其處理過程是一個周期,周期的不同階段,其所處的狀態也是不一樣的。不同狀態所對應的處理人也是不一樣的。
打開: 表示問題被提交等待有人處理。
重新指派 : 問題被重新指派給某人處理。
處理 : 問題在處理中,尚未完成。
固定 : 確認此問題存在,但暫時不進行處理。
回歸 : 對已經修復的問題進行回歸確認。
關閉 : 問題的最后一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