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 ISO 鏡像制作 U 盤安裝盤(通用方法、無需 WinPE)


 

  今天聊的這個話題屬於老生常談,這幾年時常有讀者來詢問(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電腦是無光驅的)。再加上俺后面要掃盲一些“特殊的 Linux 發行版”,到時候肯定又要涉及到制作可引導U盤的事情。所以,今天先單獨發一篇教程,說說幾種不同的搞法。
  事先聲明:
  1. 本文針對的是U盤,而不是外置的USB硬盤。外置USB移動硬盤的操作方式稍有不同,如果很多人感興趣,再另外寫一篇教程)
  2. 本文介紹的是“用U盤當安裝盤”,而不是“安裝系統到U盤”(這兩者是完全不同滴)

★基本概念解釋

  考慮到本文面向的讀者,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針對某些菜鳥讀者,俺需要先解釋一下基本概念。如果你自認為不是菜鳥,請略過“基本概念解釋”,直接看后續章節。

◇光盤鏡像

  所謂的“光盤鏡像”其實是一個文件,可以用專門的刻錄軟件(再配合“可寫光驅”),就可以把鏡像文件刻錄成光盤。
光盤鏡像有好幾種格式,目前最常見的是擴展名為“ISO”的格式(這個擴展名源自於 ISO 9660 標准)。大多數操作系統提供的光盤鏡像文件,都是ISO格式的。

◇啥是“可啟動的”光盤鏡像?

  “可啟動光盤”也稱為“可引導光盤”(洋文叫“bootable”)。這類光盤插入光驅之后,如果你在 BIOS 中設置“光驅優先啟動”,那么就可以用這種光盤啟動電腦。
  同樣的,光盤鏡像也分:可啟動 和 不可啟動 兩種。比如某些存放視頻/音樂的ISO就是不可啟動的;而用來安裝系統的鏡像,必須是可啟動的(顯然嘛)。所以,如果你想制作可啟動的U盤,前提是你用的光盤鏡像本身是可啟動的。

◇如何判斷光盤鏡像是否可啟動?

  剛才說了:光盤鏡像只是一個文件,不是物理光盤。所以你沒法把它塞入物理光驅中,用虛擬光驅也不方便測試。俺建議用虛擬機軟件測試。從來沒聽說過“虛擬機軟件”的同學,可以先看之前的教程《掃盲操作系統虛擬機》。
  測試方法如下:先建一個空的虛擬系統(Guest OS),在虛擬系統的“光驅”中設置你要測試的那個鏡像文件,然后啟動虛擬系統。如果能看到操作系統的相關畫面,就說明啟動成功;如果屏幕一片黑或者出現找不到系統的英文提示,就說明這個鏡像無法啟動(無法引導)。

◇Hybrid 模式

  對於可啟動光盤,有一種模式稱之為“Hybrid 模式”(混合模式)。這種模式的光盤,可以直接刻錄成物理光盤,也可以直接制作成可引導的U盤。
  如今越來越多的操作系統安裝光盤采用“Hybrid 模式”,這就方便了大伙兒制作“可啟動U盤”。另外,有些光盤雖然不是“Hybrid 模式”,但可以用工具轉換成“Hybrid 模式”。

★啥是通用制作方法?

  所謂的“通用做法”,就是說這類方法跟光盤內置的系統無關,適用於大多數的光盤鏡像(可以是 Windows 系統盤,也可以是 Linux 系統盤,也可以是蘋果的系統盤)。
  但是,“通用方法”不等於“萬能方法”。某些古老的系統(比如 Win2000、WinXP)用下列方法可能搞不定。針對這類老系統,需要使用專門的工具(考慮到老系統用得越來越少了,所以今天暫時不聊)。
  今天介紹的這三種工具,應該可以搞定:
1. WIndows Vista 之后的安裝盤(Vista、Win7、Win8)
2. 各種主流的 Linux 發行版(比如 Debian、Ubuntu、RedHat、CentOS、Fedora、等)
3. 蘋果的安裝盤

★為啥選擇這幾款工具

  能夠達到“通用”目的工具有不少。俺今天挑選3款開源的來介紹。為啥只挑選開源的?有如下幾個講究:
一來,俺本人比較偏好開源軟件(純屬個人喜好)
二來,開源軟件不但免費,而且無需注冊碼,也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方便性)。
三來,相對閉源軟件而言,開源比較讓人放心(安全性)。

  常看俺博客的同學應該都知道,俺是比較關注“安全性”的,所以再把第三點補充說明一下。
  用光盤鏡像制作可啟動U盤,主要都是為了裝系統。如果使用的制作工具本身不可靠(比如帶木馬),會導致你制作出來的啟動U盤也不安全,進而導致你安裝出來的系統不安全。

  順便再說一下:為啥俺不喜歡用 WinPE 類型的 U盤工具。
  首先是 PE 方式的局限性——只能用於 Windows 系統(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玩 Linux 或 Mac OS)。
  其次是很多 PE 工具是國產的,有些國產的 PE 工具喜歡“夾帶私貨”。不要怨俺“崇洋”,實在是國產軟件出了太多的流氓,用起來心里不踏實。

★rufus 的玩法(Windows 平台)

  rufus 這款工具,知名度不太高,但用起來比較爽(界面的定制選項多,而且速度快)。它的官網在“這里”。
  提醒一下:rufus 的 exe 文件帶有數字簽名,所以下載之后先驗證數字簽名是否有效(要養成這個好習慣)。不懂得驗證數字簽名的同學,請看《掃盲文件完整性校驗——關於散列值和數字簽名》

  這玩意兒的界面截圖如下:
不見圖 請翻牆

  它在刻錄前會先格式化U盤,所以一定要記得勾選“快速格式化”。如果沒勾選這項,它會進行“完全格式化”。現在的U盤動不動都有好幾個GB,完全格式化要等很久。

★UNetbootin 的玩法(跨平台)

  UNetbootin 的官網在“這里”。主頁開頭就是三大平台(Windows、Linux、Mac OS X)的下載鏈接。

  Windows 的界面截圖如下:
不見圖 請翻牆

  這玩意兒的使用很簡單,看俺截圖上的標注應該就懂。

★dd 的玩法(跨平台)

  dd 是一個很有用的 Linux/Unix 命令,它可以用來進行設備之間的“裸讀寫”。所謂的“裸讀寫”就是——它不理睬文件系統,直接越過文件系統對物理設備進行讀寫。所以它可以干很多“拷貝命令”(copy/cp)無法干或不方便干的事情(比如 備份/恢復 硬盤主引導扇區)。今天俺來聊聊如何用 dd 把光盤鏡像刻錄到 U盤。
  可能有些熟悉 Linux 的同學會質疑,Linux 的 cp 命令也可以用來刻錄 iso 鏡像。俺解釋一下:本文之所以強調 dd 命令,還考慮到 dd 有 Windows 的移植版本,而且 dd 的 Windows 版本照樣能把 ISO 鏡像制作到 U盤。

◇在 Linux/Unix 上的玩法

  假設你有一個 iso 鏡像文件,路徑是 ~/xxx.iso
  假設你的 U盤對應的設備是 /dev/sdb
  那么就可以用如下這個 dd 命令
dd bs=4M if=~/xxx.iso of=/dev/sdb

稍微解釋一下:
bs=4M 參數表示每次批量讀寫 4MB 字節的數據(俺一般都用 4M,你也可以用 8M、 2M 或 1M)。
if 參數表示輸入(文件/設備)的路徑,在這里用的是光盤鏡像文件。
of 參數表示輸出(文件/設備)的路徑,在這里用的是U盤設備。

  大多數 Linux 發行版都內置了這個命令,所以一般情況下,你無需額外安裝軟件包就可以使用 dd 命令。執行完 dd 命令之后,要記得再執行一下 sync 命令同步磁盤緩存,然后才拔出U盤。

◇在 Windows 上的玩法

  dd 命令也被移植到 Windows 系統上。具體請到“這里”下載。頁面比較長,前半段是幫助,你找“Downloads for dd”,就可以看到下載鏈接。
  俺目前用的是 0.5 版本(0.6 還是 beta,不爽)。

  Windows 下的 dd,用法跟 Linux 下差不多。唯一要留意的是 U盤的“設備路徑”。
  (通常U盤上只有一個分區)你插入 U盤 后,假如盤符是 F: 那么對應的設備路徑就是 \\.\f:
  如果你的 iso 鏡像文件放在 C:\xxx.iso 那么就用如下的 dd 命令把鏡像刻錄到 U盤
dd bs=4M if=C:\xxx.iso of=\\.\f:
(參數剛才解釋過,這兒就不再羅嗦了)

★優缺點對比

  總結一下上述三種方法的優缺點。

◇兼容性方面

  對於U盤制作工具,兼容性很重要。兼容性不好,可能導致刻錄的U盤無法啟動。
  rufus 和 UNetbootin 的兼容性好於 dd。dd 的缺點在於:如果某個鏡像本身不是 hybrid 模式(hybrid的解釋,本文開頭說過),用 dd 刻錄之后會無法啟動。而 rufus 和 UNetbootin 可以在刻錄U盤的時候進行相應的處理。
  針對 dd 的這個缺點,有一個補救的辦法:
  對於 Linux/Unix 平台,先使用 isohybrid 命令把 iso 鏡像轉換成 hybrid 模式(該命令屬於 SysLinux/ISOLinux 軟件包)。假設你的光盤鏡像位於 ~/xxx.iso 那么使用如下命令轉換:(可惜該命令沒有 windows 版本)
isohybrid ~/xxx.iso

  至於 rufus 和 UNetbootin 的對比,俺個人覺得 rufus 不但優於 UNetbootin,而且也優於某些其它工具(比如 Universal USB Installer)。俺曾經碰到過:同一個ISO鏡像,同一個物理U盤,用 UNetbootin 刻錄后無法啟動,而 rufus 刻錄后可以啟動。

◇速度方面

  dd 的速度最快(前面說了,dd 是“裸讀寫”,所以速度快)。rufus 的速度比 UNetbootin 快(rufus 的官網界面上有幾種不同工具的速度對比)

◇易用性方面

  UNetbootin 和 rufus 差不多——都有傻瓜化的圖形界面。
  dd 易用性最差——必須得用命令行

◇跨平台方面

  UNetbootin 好於 dd 好於 rufus(rufus 只有 Windows 版本)
  提醒一下:
  這里說的“跨平台”指的是工具自身,而不是制作出來的光盤。比如 rufus 雖然只有 Windows 版本,但 rufus 可以制作 Linux 的安裝盤。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