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更好的自己,就是不停地做減法


你是不是時常感到時間不夠,沒時間看書、沒時間寫公眾號、沒時間運動、沒時間約朋友吃飯、沒時間學習,但同時,你又不停地給自己做加法,比如辦健身卡,買課程學習等等。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阻止一個人有所成就的最好方式,是讓他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看完之后,就如開頭一樣,產生了很多共鳴。這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我們買課、聽講座、考證。。。似乎只有學會了十八般武藝,才能在這個世界“有尊嚴”的活下去。

然而,仔細去看看自己熟悉的大V,亦或是大多數名人的成功之路,你就會驚奇的發現,他們之所以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更多時候,是不停地給自己做減法。這就是普通人和優秀人的區別,普通人只懂得加法,而不懂得“減法”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但到底是哪一件呢?

首先,我邀請你來想一想:

  • 為了長期目標,我未來5年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為了5年目標,我今年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為了今年的目標,我本月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為了本月的目標,我本周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為了本周的目標,我今天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為了今天的目標,我現在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這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作者加里·凱勒用他的親身經歷得出來的非常實用的建議,就是倒推法。首先考慮長期目標,然后一步步往回想,倒推出現在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究竟是什么。這就是“目標管理”的減法戰略。

在加里·凱勒創業的第一階段,他用10年時間創辦了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當他覺得公司正在飛速發展的時候,公司突然陷入了全面困境,盡管他自己做了各種各樣的努力與嘗試,但是業務還是沒有一點起色,亂糟糟的一團。

這時,他的老師出現了。老師在牆上寫下14個關鍵職位,並告訴他說:“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能扭轉整個公司的尷尬處境,那就是把我標記出來的14個關鍵職位指派給真正能夠勝任的人,只要你選對了這14個關鍵職位的人,整個公司就能朝好的方面發展。”

加里剛開始還略帶疑惑,他認為需要多做幾件事來確保公司扭虧為盈。但是老師告訴他:“不需要。耶穌只需要12個門徒,而你只需要14個關鍵職位上的人。”

就這樣,加里辭去CEO的職位,專注於去尋找關鍵職位上的14個人,用了不到3年時間,讓公司實現了持續盈利,而且利潤連續10年以40%的速度增長,從一個區域性公司迅速成長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公司。

但是,問題又來了。盡管這14個職位上的人都能很好的完成自己手上的大部分工作,但有時候最重要的工作卻沒能完成,導致整個工作都會被拖累。

加里又開始了他的減法操作。他把“本周需要做的幾項工作”簡化到“本周最重要的三項工作”,再到“本周最重要的兩項工作”,可惜還是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那就精簡到最小,“本周最重要的一件工作”。

沒想到,當每個人專注於一項工作的時候,這14個關鍵職位的人業績直線攀升,給了加里一個大大的驚喜。從而,他也總結出一個道理:每次公司獲得巨大成功的時候,都是他專注於做一件事的時候。

加里·凱勒通過自己創業經歷,對比了成功人士行為和經歷,總結出:成功人士的所有行為和經歷都緊緊圍繞着他們的目標,他們成功,是因為他們放棄了很多可以做不是必須做的事情,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也就有上面的靈魂拷問,你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哪一件呢?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你想要取得更好的結果,就要盡量縮小目標,不斷去探索、權衡、篩選、直到找到你認為最重要的那件事,並且努力的去做好它。

也許你還會想,那其他事情呢?做更多的事情,不是更好嗎?自己有那個精力去做,為什么不去。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不論你的精力多么充沛,你的睡眠時間多么的短,也無法改變每天只有24小時的事實,也無法改變一個人壽命有限的事實。不斷增加工作數量,往往只會帶來一個結果,那就是更低的效率。

那么問題來了,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但到底是哪一件呢?這就用到了我們倒推法的方式,你需要問自己: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究竟是什么?為什么做了這件事,就會讓其他事變得更簡單或者不再那么重要?從現在開始,試試看吧。

減法減法減法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最難的還是做減法。每當出現一個優質的星球,總是第一時間去加入;每當出現一個好的課程,都是第一時間去購買;每當出現一個新鮮的技術,第一時間去查看。但是這些,對我來說,又得到什么了呢。

比如我現在想學習Java,但是這邊出了Python的課程,那邊出了Flutter的課程,這邊推廣了一個共享學習的星球,我有太多的選擇了,但這些選擇,都不是我學習好Java的前提條件。

所以,導致小編現在沒有得到更多的知足感,反而充滿了負罪感。“選擇過多”、“注意力分散”、“身心俱疲”成了我現在的狀態。其實仔細想想,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學好Java技能,寫好Java的學習筆記。寫程序在於先精后廣,如果你連精通都不會,又何嘗有資本去談論廣呢?

有時候我也在想,要是我增加了自己的時間呢?比如我每天少睡點覺?比如早上5點起床?比如我每天健身的時間縮短半小時?但是,當我增加了這部分時長,我發現增加出來的時間很快又被新的任務填滿。

所以,繼續增加對我已是無益,減法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這又讓我想起來“斷舍離”,他就是這樣一種方法。

這個方法最初是在日本流行的。“斷”的意思是斷絕想買回家但實際卻並不需要的東西,“舍”是指舍棄家里那些泛濫的破爛,而“離”則是指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間。

借助於對物品的“斷舍離”,將身邊“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都替換成“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從而改變自己周邊的環境,也是一種更好的選擇。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能讓我更加深刻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認識自己的人生觀、認識自己的內心。

在深度思考的同時,通過“斷舍離”我已對自己有了更明確的目標,選擇自己專注的專業,並不斷的堅持下去。為了這個專業能力的提升,寫出更好的學習心得,向着這個目標前進,就需要培養寫作習慣、持續學習的習慣。

減法減法減法,不是減掉所有,而是篩選更好的。通過減法,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方式與思維模式,對自己現階段進行一個深度的總結和反思,重新梳理人生與事業的優先級,從而達到人生和事業的最佳狀態,成就更好的自己。

成就更好的自己,就是不停地做減法,與各位讀者共勉。

歡迎關注【奔跑吧攻城獅】,和你一起奔跑、前進。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