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在斯坦福大學聽過奈飛公司創始人里德·哈斯廷斯(ReedHastings)的一堂課。在他看來,“今天美國大公司的一大通病,就是職業經理人的任期太短,而回報與股市息息相關,這便讓他們更加關注財務數據,而非產品和創新”。這就是“增長魔咒”,也是大企業無法進入小市場的原因所在。”
第二曲線創新
作者: 李善友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副標題: 混沌大學首部創新必修教科書
出版年: 2019-9-1
頁數: 280
定價: 69
裝幀: 平裝
ISBN: 9787115514776
01
—
基本思想是克里斯坦森《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的思想,大幅引用改寫此書的內容。此外書中大部分的內容是引用經管領域的名著和一些公開資料。
書名中的“第二曲線”的概念,來自《第二曲線:跨越“S型曲線”的二次增長》,我讀后感覺“第二曲線創新”就是克里斯坦森所說的顛覆式創新。作者引用克里斯坦森的思想,強調企業應該在當前主營業務增收放緩甚至停滯、下跌前,發現新的業務增長點。
書中提出了一些找到顛覆式創新業務的技巧,不過沒敢就當前市場做分析預測,案例大部分是其他書中的老舊案例,少部分是美團等企業過去幾年的事情。
總體評價2.5星,價值不大。
02
—
以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號后面是kindle電子版中的頁碼:
1: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不重點介紹連續性創新,並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因為市面上大多數經管書籍聚焦的都是這個課題。此外,當我們強調非連續性創新或其他創新時,容易讓大家誤解連續性創新不重要。#207
2:1984年之前,在眾人的印象中,英特爾就等於存儲器。通過在到達極限點之后的妥善應對,格魯夫將英特爾從破產的邊緣拯救了回來,成功地完成了企業再造。到1992年之后,英特爾變為處理器的代名詞,成為CPU行業中當仁不讓的領導者。#311
3:在這里,大家特別要注意兩類曲線:一類是以財務指標為代表的“顯曲線”,另一類是以單一要素如技術、市場、組織和產品等為代表的“隱曲線”。#318
4: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隱曲線會先於財務曲線到達極限點。如果企業僅關注財務曲線,其應對措施往往會出現明顯的滯后。一旦財務曲線到達極限點,便意味着技術、市場、組織和產品等要素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此時企業再想變革,早已回天乏術。#322
5:市場具有典型的破壞性思維。當某行業中龍頭企業A迅猛發展時,整個市場中的資金、人才、消費者等資源,將會大量向其傾斜。一旦出現效率更高、發展勢頭明顯超過A企業的B企業時,市場便會出現“非連續性”變化,市場中的資金、人才、消費者等資源會通過“用腳投票”[13]的方式,向B企業聚攏(見圖2-1)。#419
6:與諾基亞等手機廠商早早布局數字通信不同,摩托羅拉雖然擁有市場的絕對優勢,卻依然將主要精力放在“老大哥”——模擬手機的更新換代上。相較於兵強馬壯的“老大哥”,新興的“數字手機”只是個孱弱的“小弟”,雖然它代表未來,但並未得到摩托羅拉內部的足夠重視。#442
7:“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荒謬,但我想說iPhone殺死了諾基亞,iPad殺死了芬蘭造紙業,不過我們會卷土重來。”這位芬蘭原總理在采訪的最后,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經濟走勢的良好預期。#526
8:簡而言之,在達爾文看來:自然界無飛躍,一個物種不是通過“革新”“神奇的進步”的方式“突然”變為另一個物種,這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緩慢而穩定。#622
9:通過此前的推導,我們得出了結論:新物種來源於變異和自然選擇的共同作用,而創新的本質便是變異,自然選擇可以類比為市場選擇。於是,我們得以進一步推導出第二曲線的公式:創新+選擇(市場選擇)=第二曲線,這便是進化和創新的“同構性”(見圖3-2)。#641
10:然而,真相恰好相反。企業需要的組合要素越少越好,盡量用最少的基本要素滿足生存所需。依存條件的極致情況是什么?單一要素,這便是本章的主題。單一要素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創新領域,還體現企業的戰略、使命、目標等方面。#970
11:如圖5-1所示,現代社會的任何經濟結構,都離不開供給、需求和連接3個層面。企業需要從供給側提供技術或產品,並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需求側的客戶或用戶,而連接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是平台或組織。需要強調的是,“供需組合法”只是一個極簡的創新方法,並不意味着不存在其他組合方式。#999
12:“今天看來,2012年、2013年,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是移動用戶的超級紅利期,無論是買預裝還是下載都非常便宜。抓住了這個窗口期,大規模洗新用戶的其實有兩個人,一個是王興,另一個是張一鳴,他在2012年創辦了今日頭條。”#1129
13:我將阿基米德的這一思想完善為企業的“戰略杠桿模型”(見圖6-1)。在這個模型里有4個基本要素,它們分別是:真北目標、創新紅利、戰略支點和核心能力,下面分而論之。#1147
14:兩難之下,王興請教了曾任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總裁的關明生。后者給出一個現在看來價值千金的建議:“面向商家,也就是B端,廣告是沒用的,商家端的廣告投放再多,也不如有執行力的線下隊伍管用;而對於消費者,也就是C端,阿里巴巴的經驗是線上廣告的性價比要遠遠高於線下。”#1391
15:簡而言之,在克里斯坦森眼中,技術和市場沒有所謂的顛覆,只有技術和市場的新組合才具有顛覆性。這里大有熊彼特的組合創新的味道,而所謂的新組合就是“價值網”。#1557
16:綜上所述,美團酒旅的錯位競爭,就是錯開了攜程占據優勢的一線城市、異地需求的主流價值網,選擇從三線、四線城市切入本地住宿需求的新興價值網(見圖7-10),且新興價值網正茁壯成長為可與主流價值網分庭抗禮的巨大市場。#1741
17:我曾在斯坦福大學聽過奈飛公司創始人里德·哈斯廷斯(ReedHastings)的一堂課。在他看來,“今天美國大公司的一大通病,就是職業經理人的任期太短,而回報與股市息息相關,這便讓他們更加關注財務數據,而非產品和創新”。這就是“增長魔咒”,也是大企業無法進入小市場的原因所在。#2154
18:納德拉曾經對鮑爾默進行了這樣的評價:“你提出一個想法,他(鮑爾默)總會說‘這是我聽過最蠢的主意’或‘我不同意’。要對付他,你必須堅持不懈。”大家可能還記得喬布斯臨終前說的那句話:“我認為只要鮑爾默還在掌舵,微軟就不會有什么起色。”#2247
全文完
相關鏈接: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我的公眾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