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機配置網絡適配器時,
用橋接模式,
不要用nat模式【nat模式需要單獨配置】。
nat相當於一個路由器,使用虛擬機的ip可能訪問不到該虛擬機及其上的應用
而橋接,讓虛擬機與其他電腦處於同級,同一個網段;且會自動分配ip。
使用nat,在配置外接數據庫時,無法訪問到數據庫;此時進入數據庫容器內部,查看容器內部的ip,在配置數據庫時,使用這個ip,即可成功訪問,配置成功后重啟應用容器。
/etc/resolv.conf保存DNS是暫時的,當重新啟動network時,/etc/resolv.conf恢復到了初始狀態。
https://www.cnblogs.com/Harley-Quinn/p/7458373.html
之前一直使用NAT模式,測試時android端遠程訪問虛擬機的mysql時發現無法連接,但是訪問同學拷過來的虛擬機Linux的mysql卻成功了,想了下原因是他設置的橋接模式。
關於兩種模式的區別,網上可以搜到一大堆文章,通俗點講,
NAT模式下,虛擬機從屬於主機,也就是訪問外部網絡必須通過主機來訪問,因此虛擬機的IP只有主機才能識別。
而橋接模式下,虛擬機和主機是平行關系,共享一張網卡(使用網卡的多個接口),可以直接訪問外部網絡。
因此要想遠程訪問虛擬機的mysql,需要用橋接模式而非NAT模式。但是橋接模式的IP一般會變動,為了避免每次遠程連接都要重新設置IP,這里設置成靜態IP。【關於這塊設置靜態ip,使用https://www.cnblogs.com/arrows/p/11268949.html中的方法也可獲得靜態ip,不知區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