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的應用


目錄:

第一章:電容

第二章:電容的種類(主板)

第三章:去耦電容和旁路電容

第四章:高速信號中耦合電容的應用

第五章:HDMI、EDP、LVDS、PCIE、SATA、USB3.0等加AC耦合電容問題綜合概述

第六章:PCB上AC耦合電容的優化設計

第七章:AC耦合電容的選擇

第一章:電容

1.1 電容分類

常見的電容材質有:Y5V,X5R,X7R,NPO(COG)

常見的耐壓值有:6.3V,10V,16V,25V,50V

陶瓷電容CCAP

鉭電容TCAP

高分子電容POSCAP

鋁電解電容SCAP

 

0201

 

 

 

 

0402

 

 

 

 

0603

 

 

 

 

0805

3216(A)

 

 

 

1206

3528(B)

 

 

 

 

6032(C)

 

 

 

 

7343(D)

 

 

 

線路設計時應該注意,POSCAP是有極性的電容器,反向電壓會造成漏電流加大或短路。另外,POSCAP即使在規范、規定的條件內進行回流焊,焊接后的漏電流也有可能變大。不施加電壓的高溫無負荷周期試驗等也會引起漏電流加大,因此規定禁止在保持高阻抗線路、耦合線路、定時線路、漏電流會帶來大的影響的線路、超出額定電壓的串聯線路使用

注意事項

POSCAP的構造基本上與普通鉭電解電容器相同,最大的不同是電解質采用了導電性高分子材料

第二章:電容的種類(主板)

1、濾波電容:它接在直流電壓的正負極之間,以濾除直流電源中不需要的交流成分,使直流電平滑,通常采用大容量的電解電容,也可以在電路中同時並接其它類型的小容量電容以濾除高頻交流電。
2、退耦電容:並接於放大電路的電源正負極之間,防止由電源內阻形成的正反饋而引起的寄生振盪。
3、旁路電容:在交直流信號的電路中,將電容並接在電阻兩端或由電路的某點跨接到公共電位上,為交流信號或脈沖信號設置一條通路,避免交流信號成分因通過電阻產生壓降衰減。
4、耦合電容:在交流信號處理電路中,用於連接信號源和信號處理電路或者作為兩放大器的級間連接,用於隔斷直流,讓交流信號或脈沖信號通過,使前后級放大電路的直流工作點互不影響。
5、調諧電容:連接在諧振電路的振盪線圈兩端,起到選擇振盪頻率的作用。
6、襯墊電容:與諧振電路主電容串聯的輔助性電容,調整它可使振盪信號頻率范圍變小,並能顯著地提高低頻端的振盪頻率。
7、補償電容:與諧振電路主電容並聯的輔助性電容,調整該電容能使振盪信號頻率范圍擴大。
8、中和電容:並接在三極管放大器的基極與發射極之間,構成負反饋網絡,以抑制三極管極間電容造成的自激振盪。
9、穩頻電容:在振盪電路中,起穩定振盪頻率的作用。
10、定時電容:在RC時間常數電路中與電阻R串聯,共同決定充放電時間長短的電容。
11、加速電容:接在振盪器反饋電路中,使正反饋過程加速,提高振盪信號的幅度。
12、縮短電容:在UHF高頻頭電路中,為了縮短振盪電感器長度而串聯的電容。
13、克拉波電容:在電容三點式振盪電路中,與電感振盪線圈串聯的電容,起到消除晶體管結電容對頻率穩定性影響的作用。
14、錫拉電容:在電容三點式振盪電路中,與電感振盪線圈兩端並聯的電容,起到消除晶體管結電容的影響,使振盪器在高頻端容易起振。
15、穩幅電容:在鑒頻器中,用於穩定輸出信號的幅度。
16、預加重電容:為了避免音頻調制信號在處理過程中造成對分頻量衰減和丟失,而設置的RC高頻分量提升網絡電容。
17、去加重電容:為了恢復原伴音信號,要求對音頻信號中經預加重所提升的高頻分量和噪聲一起衰減掉,設置RC在網絡中的電容。
18、移相電容:用於改變交流信號相位的電容。
19、反饋電容:跨接於放大器的輸入與輸出端之間,使輸出信號回輸到輸入端的電容。
20、降壓限流電容:串聯在交流回路中,利用電容對交流電的容抗特性,對交流電進行限流,從而構成分壓電路。
21、逆程電容:用於行掃描輸出電路,並接在行輸出管的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以產生高壓行掃描鋸齒波逆程脈沖,其耐壓一般在1500伏以上。
22、S校正電容:串接在偏轉線圈回路中,用於校正顯象管邊緣的延伸線性失真。
23、自舉升壓電容:利用電容器的充、放電儲能特性提升電路某點的電位,使該點電位達到供電端電壓值的2倍。
24、消亮點電容:設置在視放電路中,用於關機時消除顯象管上殘余亮點的電容。
25、軟啟動電容:一般接在開關電源的開關管基極上,防止在開啟電源時,過大的浪涌電流或過高的峰值電壓加到開關管基極上,導致開關管損壞。
26、啟動電容:串接在單相電動機的副繞組上,為電動機提供啟動移相交流電壓,在電動機正常運轉后與副繞組斷開。
27、運轉電容:與單相電動機的副繞組串聯,為電動機副繞組提供移相交流電流。在電動機正常運行時,與副繞組保持串接。

第三章:去耦電容和旁路電容
  在電子電路中,去耦電容和旁路電容都是起到抗干擾的作用,電容所處的位置不同,稱呼就不一樣了。對於同一個電路來說,旁路(bypass)電容是把輸入信號中的高頻噪聲作為濾除對象,把前級攜帶的高頻雜波濾除,而去耦(decoupling)電容也稱退耦電容,是把輸出信號的干擾作為濾除對象。

原理

去耦電容用在放大電路中不需要交流的地方,用來消除自激,使放大器穩定工作。從電路來說,總是存在驅動的源和被驅動的負載。如果負載電容比較大,驅動電路要把電容充電、放電,才能完成信號的跳變,在上升沿比較陡峭的時候,電流比較大,這樣驅動的電流就會吸收很大的電源電流,由於電路中的電感,電阻,這種電流相對於正常情況來說實際上就是一種噪聲,會影響前級的正常工作。這就是耦合。

3.1 旁路電容Bypass Capacitor

電容的一個重要的電器特性是"通交流,隔直流",其電抗的計算公式如下:

 

 

旁路電容的作用就是將系統中的高頻噪聲旁路到GND。一般是在電源引腳和GND之間並聯一些容值較小的(典型值0.1uF)電容,如圖 2所示,用於將高頻噪聲短路到GND,從而避免噪聲進入器件的供電引腳。

 

濾除高頻噪聲是旁路電容最主要的功能,但是如果考慮一下電容是如何完成這個功能的,或者說電容是如何做到通交流,隔直流的。其實本質也是電容作為一個電能的儲能器件,在兩極板間電壓差很快增大時,給電容充電;電壓差減小時,電容放電。從這個角度分析的話,旁路電容也可以看成一種小的電能儲存器(Energy Reservoir),

2.去耦電容De-coupling Capacitor

 

第四章:高速信號中耦合電容的應用

4.1 交流耦合與直流耦合

  • 交流耦合(AC Coupling):就是通過隔直電容耦合,去掉了直流分量
  • 直流耦合(DC Coupling):就是直流、交流一起過,不去掉直流分量。
    • 比如在3V的直流電平上疊加一個1Vpp的弦波,如果用直流耦合,看到的是以3V為基准,+/-0.5V的正弦波;如果用交流耦合,看到的是以0V為基准,+/-0.5V的正弦波

 

 

 

 

4.2.為什么高頻需要AC耦合電容

4.2.1 AC電容耦合的好處

(1) 主要就是提供直流偏壓,改善了噪聲容限。

(2) 使用電容耦合,可以讓前后級電路的直流通路阻斷,從而使選擇靜態工作點方便

4.2.2 什么情況下需要AC耦合電容

一般當我們連接有不同的供電電壓的兩個系統時或者支持熱插拔時,高速信號可能會采用電容耦合的方式。

例如采用AC耦合總線:DP、   EDP  、HDMI、PCIE、USB、SATA

4.2.3 直接耦合

高頻直接耦合的也很多,例如:PEG(顯卡)、DMI、MIPI就是直接耦合;簡言之,在需要隔離直流分量時用電容

第五章:HDMI、EDP、LVDS、PCIE、SATA、USB3.0等加AC耦合電容問題綜合概述

5.1  USB3.0的TX信號AC加耦合電容,為什么USB2.0上面不加AC耦合電容呢?

USB3.0、USB3.1都是有數據編碼的,數據是連續的,采用AC耦合可以更好抑制共模噪聲。USB2.0要兼容原來的1.0和1.1,正負線上有同時為高或為低的狀態,不能用AC耦合。

5.2為什么PCIE3.0和USB3.0的RX不加AC耦合電容呢?

其實看下圖主板RX端也要加AC耦合電容的,根據規范要求各個Device在TX發送端都要加AC耦合電容,所以主板RX對應的U盤的TX端其實也加了AC耦合電容

 

 

 

 
   


 

 

5.3 AC耦合電容擺放的位置

 

電容看成一個阻抗不連續點(所以要求盡量跟傳輸線匹配),如果靠近接收端放,相同的反射系數下,信號經過通道衰減之后再反射會比一開始就反射的能量小。所以大多數的串行鏈路都要求靠接收端放,使用ADS 仿真也可以發現放在接收端眼圖質量要好。另外,在信號傳輸過程中,也可能串擾進去一
些直流分量,導致接收出問題,所以對於高速差分信號(要求交流)一般在接收端加入耦合電容。耦合電容容值標准上有要求,太大太小都不好。
2、在SATA 信號傳輸的過程中會有衰減,傳的距離越長衰減會越厲害,所以會給他一個載波(也就是直流分量),在進入IC 或者SATA device 后再用串電容的方法把直流分量濾掉,這樣做會有比較好的信號質量,也就是隔直作用。
3、PCIE 放在發送端是協議規定的, 記得放在近端TX 是給detector 做充電檢測device 用的。
4、有人又問了,可是為什么PCIE 是要求放發送端啊?其實仔細看PCIE 規范是說如果是兩塊板連接時,要發在發送的那塊板上,且靠近連接器處。如果發送接收在同一塊板上,那就靠近各自的接收端
最后,總結一下ac 耦合電容擺放注意事項:
1.按照design guideline 要求放置
2.沒有guideline,如果是IC 到IC,請靠近接收端放置
3.如果是IC 到連接器,請靠近連接器放置
4.盡可能選擇小的封裝尺寸,減小阻抗不連續

5.電容的ESR ESL(特別重要)盡量小。

 

 

 

 

 

 

 

5.4 AC耦合電容擺放位置實驗對比

在低速電路設計中,這顆電容可以等效成理想電容。而在高頻電路中,由於寄生電感的存在以及板材造成的阻抗不連續性,實際上這顆電容不能看作是理想電容。這里信號頻率2.5G,通道長度4000mil,AC耦合電容的位置分別在距離發送端和接收端200mil的位置。我們看一下仿真出的眼圖的變化。

 

 

 

圖1:AC耦合電容靠近發送端的眼圖

 

 

 

圖2:AC耦合電容靠近接收端的眼圖

 

顯然,這顆AC耦合電容靠近接收端的時候信號的完整性要好於放在發送端。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非理想電容器阻抗不連續,信號經過通道衰減后反射的能量會小於直接反射的能量,所以絕大多數串行鏈路要求這顆AC耦合電容放在接收端。但也有例外,筆者之前做板對板連接時遇到過這個問題,查PCIE規范發現如果是兩個板通常放置在發送端上,此時還利用到了AC耦合電容的另外一個作用——過壓保護。比如說SATA,所以通常要求靠近連接器放置。

 

解決了放置的問題,另一個困擾大家的就是容值的選取了。這樣說,我們的整個串行鏈路等效出的電阻R是固定的,那么AC耦合電容C的選取將會關系到時間常數(RC),RC越大,過的直流分量越大,直流壓降越低。既然這樣,AC耦合電容可以無限增大嗎?顯然是不行的。

 

 

 

圖3:AC耦合電容增大后測量到的眼圖

 

同樣的位置,與圖2相比可以看出增大耦合電容后,眼高變低。原因是“高速”使電容變的不理想。感應電感會產生串聯諧振,容值越大,諧振頻率越低,AC耦合電容在低頻情況下呈感性,因此高頻分量衰減增大,眼高變小,上升沿變緩,相應的JITTER也會增大。通常建議AC耦合電容在0.01uf~0.2uf之間,項目中0.1uf比較常見。推薦使用0402的封裝

 

第六章:PCB上AC耦合電容的優化設計

再從PCB設計上分析一下這顆電容的優化設計。實際在項目中,與AC耦合電容的位置、容值大小這些可見因素相比,更加難以捉摸的是板材本身(包括焊盤的精度、銅箔的均勻度等)以及焊盤處的寄生電容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我們知道,高頻信號必須沿着有均勻特征阻抗的路徑傳播,如果遇到阻抗失配或者不連續的情況時,部分信號會被反射回發射端,造成信號的衰減,影響信號的完整性。項目中,這種情況通常會出現在焊盤或者是板載連接器處。 

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1)首先在板材的選取上,我們在應用中通常選用高性能的ROGERS板材,羅傑斯的板材在銅箔厚度的控制上非常精確,均勻的銅箔覆蓋大大降低了阻抗的不連續性。

(2)鏤空處理:然后在消除焊盤處的寄生電容上,業內常見的辦法是在焊盤處做隔層處理(挖空位於焊盤正下方的參考平面區域,在內層創建銅填充),通過增大焊盤與其參考平面(或者是返回路徑)之間的距離,減小電容的不連續性。原理是:電容的PAD較走線寬,阻抗小,增加參考平面距離,增大阻抗使阻抗匹配。

6.1隔層處理前后實驗對比
通過仿真對比一下ROGERS板材做精確隔層處理前后的信號完整性。

 


圖6-1:做隔層處理前的TDR

 

 

 

圖6-2:做隔層處理后的TDR

 

圖6-1圖6-2對比,發現未處理之前阻抗的跳躍很明顯,隔層處理后的阻抗改善很多,幾乎沒有任何階躍與不連續。

 

 

 

圖6-3:做隔層處理前的回波損耗

 

 


圖6-4:做隔層處理后的回波損耗

 

圖6-3圖6-4對比,在用ROGERS板材做隔層處理之后,相比未做隔層處理回波損耗下降到-30dB之內,大大降低了回波損耗,保證了信號傳輸的完整。

我的

第七章:AC耦合電容的選擇

6.1通用建議:

(1) USB3.0:100Nf

(2) DP/ HDMI:AC耦合電容值范圍75—200nF,建議100nF;

(3) PCIE Gen2: AC耦合電容值范圍75—200nF,建議100nF;

(4) PCIE Gen3:AC耦合電容值范圍176—265nF,建議220nF;

(5) SATA:10nF

 

 

6.2   理論計算:

首先要看電容的頻率、溫度等特性並且選擇低ESR/ESL的電容。對於電容值的選擇是要通過計算來選的,如下所示:

 

 

這里的F是截止頻率(定義電壓為輸入電壓的0.707倍時的頻率),R是傳輸線的阻抗,C是AC耦合電容。

當然在選擇電容時,其通帶的最小頻率要比傳輸信號的最小頻率要小才好,假設信號的最小頻率為Fmin,則頻率值為F:

F=Fmin/20

當取值為F時,99.88%的信號均會通過。

前面介紹了,雖然AC耦合電容有其好處,也會導致邊沿變緩慢,放置AC耦合電容時,會引起阻抗的變化,就存在一個阻抗不連續點。同時,也會引入碼型相關抖動,即當電路傳輸的信號中出現連續的“1”或“0”時,會出現下圖所示的直流電平壓降,這就會影響眼高。

 

 

如何才能減小這個直流壓降降低呢?

這和RC時間常數有關,RC值越大(充電時間越長,單位時間電容充電少,分壓小),能通過的直流分量就越多直流壓降越小。由於鏈路中等效電阻是相對固定的,只能調節耦合電容值了。如下圖所示電容值越大,壓降越小。

 

      紫色的電容值最大,紅色的電容值次之,粉色的電容值最小。

那我們就把電容無限加大吧!

答案是:No,不行!因為,實際安裝后的電容不是理想電容,除了ESR,ESL,還有安裝電感,所以就存在一個串聯諧振頻率。電容在串聯諧振頻率之前呈容性,之后呈感性。如下圖所示:

 

 

電容值越大,諧振頻率越小,電容在較低頻率就會呈現感性,這樣會造成信號高頻分量衰減增大,同樣會使眼高減小,上升沿變緩,jitter增加。

所以選擇AC耦合電容時要綜合以上兩點考量,一般業界都推薦0.01uF~0.2uF,最常見的就是0.1uF的電容。對於電容封裝的選擇不建議使用大於0603的封裝,最好是0402的,或者更小。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