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效能的重要性:
研發效能肩負着提升企業產品交付和創新能力的責任。我們為什么要提高研發效能,因為技術本身是為業務服務的,產品的價值體現在業務上,技術的所有價值最終都要通過業務結果來呈現,我們的根本目的是幫助業務成功,促進業務騰飛。那技術就不重要了嗎!重要,因為所有的業務價值最終都要通過軟件服務來變現,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然而,如果對研發效能是什么缺乏共同的認知,我們又如何去改進它呢?
效率豎井是研發效能改進的最大問題:
如今大部分公司以傳統的角度,更關注各個職能和部門的獨立改進。然而,產品交付需要前后職能(如:產品、開發、測試等)和平行部門(如:前端、后端、算法等)的協作,過度局部優化,相反會導致效率豎井,反而影響整體的效率。
上圖描述了傳統開發模式下,產品交付面臨的困境。從交付周期線明顯可以看出,從需求的提出到交付需求的過程中,由於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待,導致交付周期增加,從而影響研發效能。而這些等待有可能是需求需要批量處理等待,或者是部門間需要協作相互等待。最后導致雖然各個局部閑的繁忙“高效”,但整個系統對外響應效率很低。這就是效率豎井,也是研發效能提高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阿里巴巴所提供的的解決方案:
基於這樣的度量體系,應該設定怎樣的目標呢?我們在多個團隊的實施過程中,逐漸沉淀出了可供參考的目標體系,它可以總結為三個數字——“2-1-1”。
“2-1-1”最初來自天貓新零售,其后在閑魚和研發中台、阿里雲等團隊完善和采用。什么是“2-1-1”呢?
其中“2"指的2周的交付周期,85%以上的需求可以在2周內交付;
第一個“1”指的是1周的開發周期,85%以上的需求可以在1周內開發完成;
第二個“1”指的是1小時的發布前置時間 - -提交代碼后可以在1小時內完成發布。
達成“2-1-1”的願景並不容易。1小時的發布前置時間,需要持續交付流水線,產品架構體系和自動測試、自動部署等能力的提升。1周的開發周期,涉及更多的能力和實踐,如:需求的拆分和管理,開發團隊的分工協作模式,以及持續集成和持續測試實踐;最困難的則是2周的交付周期,首先它要以另外兩個指標為基礎,同時還涉及整個組織各職能和部門的協調一致和緊密協作。
當然,“2-1-1”是源自特定的團隊,並非所有團隊都要使用同樣的值,比如對於涉及硬件開發的團隊,兩周的交付周期通常過於挑戰。組織應根據自己的上下文設定恰當的目標,重要的是,它要指明改進的方向。
課程介紹:
本課程將從研發效能的定義和度量着手,逐漸深入解析來自不同業務部門提升持續交付能力的實踐、方法和工具,同時還將分享如何基於持續交付能力,切實提升產品和業務創新的效率和效果。
- 課時1:研發效能如何定義:詳細講解研發效能的定義。
- 課時2:研發效能如何度量:講解研發效能的度量體系和改進願景。
- 課時3:利用看板幫助效能可視化價值流動:以可視化價值流動為基礎,及時暴露價值交付過程中的問題和瓶頸。
- 課時4:需求持續、快速地流動和交付:控制在制品數目,可以更及時的暴露問題、阻礙和瓶頸,促進團隊系統性的改進,從而讓價值順暢流動。
- 課時5:內建過程質量:以需求為單位保障各環節的質量,把質量內建到每個需求的各個環節。
- 課時6:搞笑的每日站會:站會以價值交付為線索,從右向左檢視需求的狀態,聚焦於發現和處理價值流動中的問題。
關於如何改進研發效能詳細內容:阿里巴巴研發效能提升實踐系列公開課
課程講師:何勉,阿里巴巴集團研發效能事業部資深技術專家,暢銷書《精益產品開發 原則、方法與實施》作者,知名產品交付和創新方法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