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思維導圖編寫用例


網上例子:
有時候項目很緊,我們沒有時間來把用例都設計好並寫到用例管理系統中,使用 思維導圖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而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比如A同學設計的用例只有他能看明白,B同學就很難看懂,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它就像人的大腦,他的思維是獨一無二的,腦子里怎么想,這個就是怎么設計的。但是既然是用例,我們就需要保證其可讀性及重用性,便於評審以及給他人復用。今天我就把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分享出來給大家。
    使用思維導圖設計用例的注意事項:
    1. 分級:
    第一級:按測試的類型划分,如功能測試,交互測試,性能測試(可以是如懶加載,異步加載等內容涉及到性能改進的),異常測試(也可以放入功能測試下)等。對於功能涉及面廣的一定要嚴格區分出來,並且需要特別重視異常測試的內容;
    第二級:按照需求的測試點划分,一般可以划分為多個測試點;
    第三級:如果測試點可以細分到測試子項,就把測試子項作為第三級,否則直接在測試點后面寫用例。
    2. 對於功能測試下的分級:
    可以按照組件,功能流程,數據層面,UI層面及異常情況等來進行分級。
    3. 對於具體測試用例的編寫,注意邏輯性及條理性:
    1)  如果好幾條用例是在某個條件下完成的,是屬於控制和被控制的關系,則可以放入該條件的節點下;
    2)  如果用例是屬於某個功能點下的,屬於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那也放到它下面;
    3)  如果用例之間執行有順序要求,則標記好序號1,2,3;
    4)  保證同級之間的用例是相互平行,互不影響的,如果有相互間的影響,那肯定得有層級關系;
    5) 在需求分析時可以應用“是否,有可能,可否”等字樣,以便思考有效和無效等價類,但寫用例時定義預期結果時應該得出的是肯定或否定的結論,用敘事的形式進行描述。
    6)  用例中最好不要出現操作步驟,這個屬於具體用例中的內容,但如果不多可以使用括弧備注。
    總之,思維導圖是指導我們的思維過程,但是所有的思維發散都要有一個模型,在模型基礎上進行發散思維,這樣子,我們思考時候才是有條理的,進行測試時也才有條理性,沒有條理性的用例遲早會出亂子,有遺漏。
 
    我畫了個示例圖。以簡單的郵件訂閱為例: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