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已經不記得是什么時候開始用思維導圖的,可能是剛開始工作不久就開始用了。我只記得剛開始是看到思維導圖的介紹,覺得功能強大又很有趣,就慢慢開始嘗試,然后習慣,然后就離不開了。前不久又買了一本思維導圖的書《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里面有一段話我很贊同:
制作思維導圖是將畫在中央的主題逐漸細化分解的過程。先把從主題延伸出的粗線(主支)分解成中等粗細的線條,再把每跟線條繼續分解成細線,然后再把他們分解得更細……制作思維導圖就是分解步驟的不斷重復。這個過程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透徹地分析一個主題。不僅如此,把所有內容都畫在一張紙上,可以縱觀全局,還能注意到信息之間的聯系。
不久前老婆做了關於數據可視化的培訓,我有幫忙整理資料,發現她雖然見識過各種圖表,但對思維導圖了解甚少(畢竟和數據沒什么關系)。回想起來身邊用思維導圖的確實很少見,可能了解思維導圖的人還比較少 ,寫這篇文章除了是介紹一種好用的工具,主要也是寫給老婆,希望對她工作有幫助吧。
2. 用什么軟件
很久以前我使用過一段時間破解版的MindManager,雖然功能強大,但其實個人使用時用不到那么多功能。后來我使用免費版的Xmind,免費版只是缺少一些專業功能(甘特圖、導出Word等),反正核心功能夠用就好,必要時升級到付費版本也不貴。
最近幾年一些在線的腦圖軟件也十分好用,如 百度腦圖 - 便捷的思維工具 和 ProcessOn - 免費在線作圖,實時協作 (網速關系不太用國外的。)
可惜沒有微軟的工具,這種充滿“生產力”“學習”“商業技能”等標簽的工具應該是微軟最喜歡的,還好Office365商店里有也有不少思維導圖的插件。
3. 什么時候用
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這本書中,思維導圖在生活學習工作方方面面大展拳腳,簡直無所不能,讓人大開眼界。我自己的話,雖然在決策、架構等方面也用得也不少,不過用得最多還是學習和排程。
3.1 在學習中使用思維導圖
我常常想如果求學時期就學會了使用思維導圖,學習應該會輕松很多。無論什么知識,都符合思維導圖“圍繞一個主題,層層展開,相互聯系”的特征。比起普通的筆記,思維導圖對理解和整理知識點很有幫助。最重要的是思維導圖為學習引入了一種趣味。最近覺得思維導圖對學習歷史尤其有用,例如下面是最近學習中國歷史的一部分筆記:
3.2 用思維導圖整理排程
其實也不是經常用,大部分情況下Todo是一個List,或者用四象限的方式管理,不過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混亂的,並不可以順序執行。下圖是我最近一個星期的排程(工作部分為虛構),因為最近新項目啟動,周末又安排了活動,正好又碰上了幾件私事,整個星期工作和生活的安排都很混亂,這種時候最適合用思維導圖整理下排程。每天一早我會檢視已完成一部分的工作,在准備當天做的工作打上“未啟動”的標記,當工作完成后再更改標記。 這樣根據整個思維導圖的顏色我可以清楚整個星期的進度,以及接下來要做的工作。(當然最后還是會轉寫到一個列表方便寫每周的工作報告。)
4. 因為年輕而犯下的錯
4.1 過度追去美觀
為方便記憶和理解重點可以使用很多顏色或其它作圖技巧,但目的應該是解決問題。過度追求美觀,試各種模板,浪費了大把的時間,最后才發現還不如默認模板好看。
4.2 以為思維導圖是萬能的
各種思維導圖的書都把思維導圖誇到無所不能,其實很多時候還是Excel或OneNote更好用,或者要配合使用。就連上文說的時間管理,這種做法沒辦法給一組任務設定期限及提醒(也許升級到Pro可以),通常我都是用思維導圖整理完混亂的排程后,如果有重要的事件會在Microsoft To-Do中添加一條有截止日期和提醒的To-Do,不會完全依賴思維導圖。
4.3 以為思維導圖只能有一個中心主題
思維導圖強調要有一個中心主題,其實大可不必,用得更自由也不算錯。例如下面是我制作的楚漢爭霸思維導圖,雖然沒有中心主題,但脈路還算清晰,而且又好玩。無論工作還是學習,開心還是很重要的。思維導圖的一個特點是富含樂趣,做起來不要太過死板。
4.4 過於復雜或過於詳細
思維導圖有“1分支1詞語”的規則,即每個分支都是一個詞語,不能是一個句子。雖然我覺得不必嚴格遵守,但現在我也很贊同不要將思維導圖弄得太詳細,太復雜。有時越詳細的句子越限制想象力。
5. 我喜歡的小技巧
分享個小技巧,我讀書時很喜歡將所有目錄章節輸入到思維導圖,再在各個章節上做筆記。人手一個個標題輸入太費時間,很多時候我都是直接從豆瓣上復制整個目錄到文本文件,用Tab做二級標題的縮進,然后再粘貼到XMind里。下面這個思維導圖也才花了幾分鍾:
6. 延伸閱讀
文章開頭提到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這本書是最近買的,這並不是我都的第一本思維導圖的書,但應該是印象最深刻的,大力推薦。不僅內容讓我大開眼界,而且還很實用。可惜插圖的文字是手寫體,潦草得幾乎看不懂,難道這就是藝術?
7. 結語
雖然開始實用思維導圖好多年了,偶爾還會發現新的用法。例如前兩年看某小說學會了“任何時候總是存在三個選項”這個想法,當遇到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時我會在思維導圖上隨便列三條路線,最終通常都會得出以下結果之一:
- 在三條路線中選出最好的作為解決方案。
- 也有可能是三條路線的組合應用。
- 全部行不通,但起碼整理好行不通的理由,對提出問題的人(通常上司或同事或合作對象)有個交代。
得益於思維導圖的簡單,怎么用、用成什么樣完全看個人的發揮,這篇文章也只是結合自己的經驗介紹些入門的知識,希望對探索思維導圖有所幫助。
8. 參考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 (豆瓣)
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真的有效嗎?
參考來源及相關博客:
https://www.cnblogs.com/dino623/p/XMind.html
https://www.cnblogs.com/lhb25/p/15-best-mind-mapping-tools-designers.html
https://www.cnblogs.com/muhongxing/archive/2009/12/22/162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