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開發之螺旋模型


軟件開發模型(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是指軟件開發全部過程、活動和任務的結構框架。軟件開發包括需求、設計、編碼和測試等階段,有時也包括維護階段。 軟件開發模型能清晰、直觀地表達軟件開發全過程,明確規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動和任務,用來作為軟件項目工作的基礎。對於不同的軟件系統,可以采用不同的開發方法、使用不同的程序設計語言以及各種不同技能的人員參與工作、運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等,以及允許采用不同的軟件工具和不同的軟件工程環境

1988年,Barry Boehm正式發表了軟件系統開發的"螺旋模型",它將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結合起來,強調了其他模型所忽視的風險分析,特別適合於大型復雜的系統。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沿着螺線進行若干次迭代,圖中的四個象限代表了以下活動:

(1) 制定計划:確定軟件目標,選定實施方案,弄清項目開發的限制條件;

(2) 風險分析:分析評估所選方案,考慮如何識別和消除風險;

(3) 實施工程:實施軟件開發和驗證;

(4) 客戶評估:評價開發工作,提出修正建議,制定下一步計划。

螺旋模型由風險驅動,強調可選方案和約束條件從而支持軟件的重用,有助於將軟件質量作為特殊目標融入產品開發之中。但是,螺旋模型也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具體如下:

(1) 螺旋模型強調風險分析,但要求許多客戶接受和相信這種分析,並做出相關反應是不容易的,因此,這種模型往往適應於內部的大規模軟件開發。

(2) 如果執行風險分析將大大影響項目的利潤,那么進行風險分析毫無意義,因此,螺旋模型只適合於大規模軟件項目。

(3) 軟件開發人員應該擅長尋找可能的風險,准確地分析風險,否則將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一個階段首先是確定該階段的目標,完成這些目標的選擇方案及其約束條件,然后從風險角度分析方案的開發策略,努力排除各種潛在的風險,有時需要通過建造原型來完成。如果某些風險不能排除,該方案立即終止,否則啟動下一個開發步驟。最后,評價該階段的結果,並設計下一個階段。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