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知識_01:ISO七層模型


一 IOS七層模型

1.1OSI的概念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由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定義的。它是個靈活的、穩健的和可互操作的模型。

1.2OSI模型的目的

  規范不同系統的互聯標准,使兩個不同的系統能夠較容易的通信,而不需要改變底層的硬件或軟件的邏輯。

1.3OSI模型分為七層

  OSI把網絡按照層次分為七層,由下到上分別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1.4OSI的優點

  將網絡的通信過程划分為小一些、簡單一些的部件,因此有助於各個部件的開發、設計和故障排除;
  通過網絡組件的標准化,允許多個供應商進行開發;
  通過定義在模型的每一層實現什么功能,鼓勵產業的標准化;
  允許各種類型的網絡硬件和軟件相互通信;
  防止對某一層所做的改動影響到其他的層,這樣就有利於開發。

二 OS參考模型

應用層:各種應用程序協議
表示層:數據的格式化、數據加密解密、數據的壓縮解壓縮
會話層:建立、管理、終止實體之間的會話連接
傳輸層::數據的分段及重組;提供端到端的數據服務(可靠或不可靠)
網絡層:將分組從源端傳送到目的端;邏輯尋址;路由選擇
數據鏈路層:將分組數據封裝成幀;實現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通信;差錯檢測
物理層:在介質上傳輸比特;提供機械的和電氣的規約

2.1應用層

為應用軟件提供接口,使應用程序能夠使用網絡服務。
常見的應用層協議:
http(80)、ftp(20/21)、smtp(25)、pop3(110)、telnet(23)、dns(53)等

2.2表示層

數據的解碼和編碼
數據的加密和解密
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常見的標准如:
ASCII
JPEG

2.3會話層

建立、管理和終止表示層實體之間的會話連接
在設各或節點之間提供會話控制
它在系統之間協調通信過程,並提供3種不同的方式來組織它們之間的通信: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

2.4傳輸層

負責建立端到端的連接,保證報文在端到端之間的傳輸。提供可靠及不可靠的傳輸機制。
服務點編址、分段與重組、連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錯控制。

2.5網絡層

定義邏輯地址
邏輯尋址,將數據分組從源傳輸到目的
路徑選擇、路由發現、維護路由表
設備:路由器
作用:廣播組播控制,對數據做尋址,選擇到達目的網絡的最佳路徑,流量管理,連接廣域網,路由只關心網絡號
IP地址(邏輯地址):

2.6數據鏈路層

作用:在不可靠的物理鏈路上,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把幀從一跳(結點)移動到零一跳(節點)

功能:組幀,物理編址,流量控制,差錯控制,介入控制

關注的每一個局域網內的內部的地址,MAC地址,48位的十六進制硬件地址,全球唯一 ,
MAC layer IEEE 802.3協議
 
 

設備:交換機

 

每一個端口是一個獨立的沖突域,整個交換機是一個同一個廣播域

一個hub就是一個沖突域

2.7物理層

物理層標准規定了信號,連接器和電纜的要求
作用:負責逐個的比特從一跳移動到另一跳
功能:
定義接口和媒體的物理特性
定義比特的表示,數據傳輸速率,信號的傳輸模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
定義網絡物理拓撲(網狀、星型、環型、總線型等)
接口:
 

 

工作的物理層的只有一個hub集線器

整台設備在同一個沖突域,整台設備也都在一個廣播域,設備共享帶寬

三  數據傳輸過程

3.1 兩個PC的數據傳輸過程

3.2 數據的封裝

3.3 數據的解封裝

參考連接:

公開課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4400474?p=3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