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4月初,Azure中國官網上簡短地發布了其CDN中“標准版 Zone 2”功能。一開始筆者尚有些摸不着頭腦,這個“Zone 2”具體指的是什么呢?好在后來官網更新了信息描述如下:
這下就比較清楚了,原來是指Azure中國區CDN開始支持全球覆蓋。顧名思義,全球覆蓋指的就是中國區CDN的內容可以被同步到海外邊緣節點上,支持海外用戶的訪問加速了——這對於正在使用Azure中國服務,且希望改善海外訪問者體驗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光看announcement文本難以滿足我們好奇心,讓我們來做些嘗試。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如何開啟cdn的海外加速呢?隨意打開一個Portal中現有的測試用cdn profile(筆者在中國區習慣使用英語界面,因為既可以避免一些翻譯問題,也可以便於和Global Azure對照):
這個一級界面看起來很“干凈”,看來和Zone相關的設置並不在此。我們點擊上圖中標紅的Manage按鈕,進入獨立的CDN管理界面:
這里才是CDN相關功能的管理中樞。容易想到,海外加速選項應該和域名相關,因此我們點擊左側菜單中的“域名管理”,最終找到了“加速區域”屬性:
點擊后就可以更改設置了,全球覆蓋功能的開啟入口終於被發現:
接下來我們對一個約80K的js文件進行簡單的海外訪問對比測試,先測試僅啟用中國大陸加速的表現,然后再啟用全球加速進行對比。這里我們使用聽雲作為檢測工具,隨機選擇若干海外節點進行文件下載的性能監測。為了避免冷啟動的影響,我們事先在相關區域進行了簡單的預熱訪問,一定程度確保臨近邊緣節點進行了回源和緩存。
我們選擇的測試節點是:
在海外加速開啟前,測試效果如下。可以看到js文件的下載時間都至少在1秒以上,個別區域可能所需時間更長:
而當我們啟用了海外加速后,同樣的測試節點對於同樣js文件的訪問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除東京節點可能是偶然的網絡抖動外,各海外節點相較開通前都獲得了頗為明顯的加速效果,符合我們的預期。如果在生產環境中進行部署,真實訪問可能促進緩存的進一步優化,屆時可能會有更佳的延時表現。以上實驗只是“初探”,還遠非專業細致的評測。但我們的實驗至少已經證明了海外加速功能的價值所在。它無疑增強了Azure中國CDN在支持全球化應用方面的能力,在合適的場景下大家也不妨進行試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啟用海外加速測試的過程中,其實我們不得不聯系過兩次Azure中國的技術支持,一次是為了海外https加速的開啟申請(上面系統截圖中有相關提示),另一次則是請求優化域名的DNS解析(初次海外測試結果顯示DNS時間過長),這些都是經產品后台進行操作后才得以調整和解決的。作為用戶,我們希望Azure CDN后續可將相關開關也自助化或自動化,避免不必要的溝通成本和等待時間。
最后,我們頗為好奇的問題是,Azure中國CDN的全球覆蓋是怎樣實現的呢?是利用了微軟自家CDN的全球邊緣節點網絡嗎?我們抽查了測試中進行響應的個別節點IP,使用IPIP.NET查詢發現如下:
如果上述的數據可靠,這說明Azure中國區CDN在海外很可能是租用了網宿科技(也許還有其他廠商)在海外的CDN節點來提供服務的。這一點倒也並不令人驚訝,因為Azure中國CDN本來就是融合CDN架構,是通過整合上游廠商能力來對外服務的。這一次若是將合作范圍拓展到了海外,也是順理成章。
近期CDN領域的新聞並不少。除了本文介紹的Azure中國全球覆蓋外,AWS近期也發布了面向國內的CloudFront服務,是行業內的重磅消息之一,雲間拾遺也將持續關注。
“雲間拾遺”專注於從用戶視角介紹雲計算產品與技術,堅持以實操體驗為核心輸出內容,同時結合產品邏輯和應用場景的深度解讀。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雲間拾遺”公眾號,或訂閱本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