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計算機技術的理解


計算機技術本身

單純從技術視角看,技術就是通過對計算機cpu、內存、磁盤等的運算,實現了具有一定業務價值的功能。

技術的衡量

  • 技術能力

    • 何為技術能力?如果技術存在的價值是為了賦能業務,那么技術能力就代表了解決業務問題的能力的強弱。解決一個問題,一般是兩種路徑:
      • 一是經驗知識,通過已有的方案、模型,解決問題。這個可以體現為行業經驗,使用現成的經驗去解決問題,高效,風險低,這也就是經驗的價值,舉個例子單表查詢數據量過大,我們會想到分庫分表。
      • 二是通過對問題的思考+邏輯分析,形成解決問題的經驗,可能會摸爬滾打,采坑,這個比較考驗人。那么說白了技術能力=經驗知識+邏輯能力。經驗知識相當於緩存在大腦中,如果有,直接輸出;如果沒有需要邏輯計算,再刷到緩存,最終又形成了經驗知識。
    • 如何提升技術能力。
      • 提升經驗知識。多看書看下業界的標准解決方案,優劣,也包括每種技術的原理和優缺點。
      • 提升邏輯能力。邏輯能力可以理解為選擇技術組合解決業務問題的能力。業務核心、特性需求是已知的,技術(DB性能、應用性能、緩存性能)都是已知和固定的。那人能做的事情無非是,將技術進行組合、分工,就像搭積木一樣,揚長避短,合理組裝,最終成為解決業務問題的方案。這需要對業務和技術又充分的了解:
        • 業務:需要找的業務的挑戰點,有的業務需要高性能、高可用,比如雙十一的交易;有的需要高擴展應對復雜的toB的業務,像供應鏈業務的無限復雜度問題。
        • 技術:需要掌握各種常用的技術和對應的原理,每種技術都有長短板,引入新的技術方案一般都會其他的問題,因為在我看來,有時問題沒有被解決,只是被分散和轉移了。
      • 有了上面兩點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組裝和調試。
        • 比如解決海量數據的存儲、高並發讀寫問題業務場景問題,在腦子上想想那些技術手段可以搞定,比如分庫分表,通過分而治之的策略將大問題變成小問題,就解決了。我們能解決的只有簡單的小問題,難點在大問題轉換成小問題。然而分庫分表就完事了嗎?並不是,分表了,怎么辦證主鍵的唯一、自增?你還得專門維護一套id生成策略。就這樣一點點的思考、嘗試、驗證,去解決問題。
  • 對業務的價值

    • 支撐業務:保證業務較好的運轉
      初級階段:這是一個業務從線下到線上的過程,會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錯誤率,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高級階段:業務發展到高峰期,比如天貓的雙十一,技術如何做到高性能、高可用、高擴展。這個是技術人永遠的追求。
    • 賦能業務:運轉的同時,可以為業務提供新的能力,是在1的基礎上創新
      • 創新就是一種賦能。技術創新帶來的價值是巨大的,比如手機支付取代了現金支付,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入。
      • 數據挖掘也是賦能。通過對數據分析,發現商業規律和價值,可以反補、調整業務,幫助業務發展。
    • 創新商業模式:創造出0到1的商業模式
      • 這個就比較厲害了,比如阿里雲,通過純技術手段打造新的商業模式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