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3c規定了,任何發生在w3c事件模型中的事件,首是進入捕獲階段,直到達到目標元素,再進入冒泡階段。綁定在被點擊元素的事件是按照代碼的順序發生的。
冒泡,它就像魚兒吐泡泡一樣,從下到上。
從祖先元素開始慢慢找,最后找到我們的點擊目標,這個行為不就像警察叔叔抓壞人一樣,逐漸的縮小抓捕范圍,最后確定到某一個人身上,所以這個叫做捕獲。
https://blog.csdn.net/moguzhale/article/details/53503044
若要實現先冒泡后捕獲,給一個元素綁定兩個addEventListener,其中一個第三個參數設置為false(即冒泡),另一個第三個參數設置為true(即捕獲),調整它們的代碼順序,將設置為false的監聽事件放在設置為true的監聽事件前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