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 UV QPS 並發數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事務數

QPS(Query Per Second):每秒請求數,QPS其實是衡量吞吐量的一個常用指標,就是說服務器在一秒的時間內處理了多少個請求。

並發數:並發數是指系統同時能處理的請求數量,這個也是反應了系統的負載能力。

峰值QPS

  • 原理:每天80%的訪問集中在20%的時間里,這20%時間叫做峰值時間
  • 公式:( 總PV數 * 80% ) / ( 每天秒數 * 20% ) = 峰值時間每秒請求數(QPS)

PV(Page View):頁面訪問量,即頁面瀏覽量或點擊量,用戶每次刷新即被計算一次

UV(Unique Visitor):獨立訪客,統計1天內訪問某站點的用戶數(以cookie為依據)

吐吞量:吞吐量是指系統在單位時間內處理請求的數量

響應時間(RT):響應時間是指系統對請求作出響應的時間,一般取平均響應時間。可以通過Nginx、Apache之類的Web Server得到。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常用於反映網站、互聯網應用或網絡游戲的運營情況。DAU通常統計一日(統計日)之內,登錄或使用了某個產品的用戶數(去除重復登錄的用戶),與UV概念相似

MAU(Month Active User):月活躍用戶數量,指網站、app等去重后的月活躍用戶數量

通常DAU會結合MAU一起使用,這兩個指標一般用來衡量服務的用戶粘性以及服務的衰退周期。 MAU、DAU分別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對服務的用戶粘性做了權衡,也可以這么說,MAU更像戰略層面的表征,DAU更像戰術層面的表征。通過這些宏觀和細微的趨勢變化,可以對營銷及推廣提供一些數據支持或者幫助。

QPS(每秒查詢數)、TPS(每秒事務數)是吞吐量的常用量化指標,另外還有HPS(每秒HTTP請求數)。

QPS(TPS)、並發數、響應時間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 QPS(TPS)= 並發數 / 平均響應時間
  • 並發數 = QPS * 平均響應時間
  • 這只是QPS的一種計算方式,實際中我還用到過通過打樁壓測計算某台機器的QPS,此種方式也比較准確。

     

舉例說明:

  假設服務並發度為1500,RT為150ms,那么該服務的QPS 為10000 = 1500(並發數) /  0.15 (RT) ,假如通過壓測一台機器的QPS為500,那么該服務需要20台這樣的機器。

 

 

舉例說明:

 

例1:

 

  假設1秒鍾100個請求,處理每個請求需要花2秒,

 

  那么  50(每秒可以處理50個請求,即QPS使50) = 100(每秒並發數) /  2 (每個請求的平均處理時間) 

 

  這是一台機器的QPS,如有每秒並發數為1000,那么就需要10台這樣的機器才扛得住:

 

例2:

 

  每天200萬PV,那么它的QPS = (2000000 * 0.8)/ (24*60*60*0.2)≈ 93

 

  假設按照上面那樣一台機器的QPS是50,那么抗住每天200萬PV的訪問量需要2台這樣的機器

 

 

 

性能測試工具:

 

  • apache ab
  • http_load

 

關於Nginx訪問量統計:

 

https://www.cnblogs.com/super86/p/5864033.html 

 

 

總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建議大家多實踐。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