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QPS
原理:每天80%的訪問集中在20%的時間里,這20%時間叫做峰值時間。
公式:( 總PV數 * 80% ) / ( 每天秒數 * 20% ) = 峰值時間每秒請求數(QPS) 。
PV(page view)即頁面瀏覽量,通常是衡量一個網絡新聞頻道或網站甚至一條網絡新聞的主要指標。網頁瀏覽數是評價網站流量最常用的指標之一,簡稱為PV。
機器:峰值時間每秒QPS / 單台機器的QPS = 需要的機器 。
每天300w PV 的在單台機器上,這台機器需要多少QPS?
( 3000000 * 0.8 ) / (86400 * 0.2 ) = 139 (QPS)。
一般需要達到139QPS,因為是峰值。(200萬pv才有100峰值qps)
二:TPS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傳輸的事物處理個數),即服務器每秒處理的事務數。
TPS包括一條消息入和一條消息出,加上一次用戶數據庫訪問。(業務TPS = CAPS × 每個呼叫平均TPS)
一個事務是指一個客戶機向服務器發送請求然后服務器做出反應的過程。客戶機在發送請求時開始計時,收到服務器響應后結束計時,以此來計算使用的時間和完成的事務個數。
一般的,評價系統性能均以每秒鍾完成的技術交易的數量來衡量。系統整體處理能力取決於處理能力最低模塊的TPS值。
三:RT(響應時長)
響應時間是指:系統對請求作出響應的時間(一次請求耗時)。
直觀上看,這個指標與人對軟件性能的主觀感受是非常一致的,因為它完整地記錄了整個計算機系統處理請求的時間。由於一個系統通常會提供許多功能,而不同功能的處理邏輯也千差萬別,因而不同功能的響應時間也不盡相同,甚至同一功能在不同輸入數據的情況下響應時間也不相同。所以,在討論一個系統的響應時間時,人們通常是指該系統所有功能的平均時間或者所有功能的最大響應時間。當然,往往也需要對每個或每組功能討論其平均響應時間和最大響應時間。
對於單機的沒有並發操作的應用系統而言,人們普遍認為響應時間是一個合理且准確的性能指標。需要指出的是,響應時間的絕對值並不能直接反映軟件的性能的高低,軟件性能的高低實際上取決於用戶對該響應時間的接受程度。
對於一個游戲軟件來說,響應時間小於100毫秒應該是不錯的,響應時間在1秒左右可能屬於勉強可以接受,如果響應時間達到3秒就完全難以接受了。而對於編譯系統來說,完整編譯一個較大規模軟件的源代碼可能需要幾十分鍾甚至更長時間,但這些響應時間對於用戶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
四:Load(系統負載)
Linux的Load(系統負載),是一個讓新手不太容易了解的概念。load的就是一定時間內計算機有多少個active_tasks,也就是說是計算機的任務執行隊列的長度,cpu計算的隊列。
top/uptime等工具默認會顯示1分鍾、5分鍾、15分鍾的平均Load。
具體來說,平均Load是指,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統計的正在CPU中運行的(R狀態)、正在等待CPU運行的、處於不可中斷睡眠的(D狀態)的任務數量的平均值。
最后,說一下CPU使用率和Load的關系吧。如果主要是CPU密集型的程序在運行(If CPU utilization is near 100 percent (user + nice + system), the workload sampled is CPU-bound.),
那么CPU利用率高,Load一般也會比較高。而I/O密集型的程序在運行,
可能看到CPU的%user, %system都不高,%iowait可能會有點高,這時的Load通常比較高。
同理,程序讀寫慢速I/O設備(如磁盤、NFS)比較多時,Load可能會比較高,而CPU利用率不一定高。這種情況,還經常發生在系統內存不足並開始使用swap的時候,Load一般會比較高,而CPU使用率並不高。
五:PV
頁面訪問次數:Page View
六:UV
訪客數(去重復):Unique Visitor
七:帶寬
帶寬(bps)=總流量數(bit)/產生流量的時長(秒)=(PV*頁面平均大小*8)/統計時間(秒)
說明:公式中的 8 指的是將 Byte 轉換為 bit,即 8b/B,因為帶寬的單位是 bps(比特率),即bit per second,每秒二進制位數,而容量單位一般使用 Byte。
假設某站點的日均 PV 是 10w,頁面平均大小 0.4 M,那么其平均帶寬需求是:
平均帶寬 = (10w * 0.4M * 8) / (60 * 60 * 24)= 3.7 Mbps
以上計算的僅僅是平均帶寬,我們在進行容量預估時需要的是峰值帶寬,即必須要保證站點在峰值流量時能夠正常運轉。假設,峰值流量是平均流量的5倍,這個5倍稱為峰值因 子。按照這個計算,實際需要的帶寬大約在3.7 Mbps * 5=18.5 Mbps 。
帶寬需求 = 平均帶寬 * 峰值因子
八:並發連接數
並發量(並發連接數):指單台服務器每秒處理的連接數
————————————————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39416311/article/details/8489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