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協議:
1.http:是網絡傳輸協議;全稱為:超文本傳輸協議;
關系:客戶端和服務器的關系;
協議:就是一種規范;
常見的http和https兩種,https是http的升級版
http協議:主要分request和reponse兩種;
request是請求 瀏覽器跟服務器請求,就是告訴服務器,瀏覽器的情況;
請求主要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請求行
第二部分:請求頭
第三部分:空行
第四部分:請求體;
怎么看請求和響應的狀態;
f12(或者鼠標右鍵:點擊檢查)--》Network--》點擊文件--》右邊有個header;



header 分為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General 通用的
第二部分:Response Headers 響應頭;
第三部分:Request Headers 請求頭;
請求頭部分:

view parsed 顯示原來的信息;
第一行:請求行:GET /seven/4.24/02.php HTTP/1.1;
請求行的格式:請求方式 /資源路徑/HTTP/版本號
請求行以下都是請求頭;
Host ip地址或域名
connection 連接狀態
keep-alive 保持連接
close 關閉連接
upgrade-Insecure-Requests:1 告訴服務器這個瀏覽器支持https協議;
案例;
http://www.baidu.com 這種寫法是錯的 但是瀏覽器會自動升級到 https://www.baidu.com
user-agent:告訴服務器是誰發送的,瀏覽器的版本號;
Accept 告訴瀏覽器,瀏覽器能接受的內容類型;
accept-encoding:告訴服務器,瀏覽器支持的編碼類型 ,主要是壓縮格式 zip
accept-language:告訴服務器,瀏覽器支持的語言類型;
空一行 (不要忽略的細節)
請求體:只有在post請求下,才有請求體;
請求體里就是post 提交的數據;
get和post
1.提交的內容大小不一樣
2.提交的方法不一樣 get在url上post在http上
3.post可以加密 而http不行;
響應:

響應:服務器告訴瀏覽器 服務器的情況;
響應:response -》view parsed
第一行:相應行格式,http/版本號 狀態碼 狀態說明;
HTTP/1.1 200 ok
響應頭:
data 時間 必須是GMT時間格式;
gmdata() php返回GMT時間格式;
server 服務器的版本;
x-powered-by php版本;
content-length 響應內容的長度;
cache-control 緩存;
max-age= 告訴服務器我的緩存不能超過多少多少秒
disable able 不允許出現緩存
content-type 服務器告訴瀏覽器的內容類型;
keep-alive timeout=5,max=100 連接保持5秒,5秒內最大請求次數不能超過100次 ,然后斷開與這個服務器的連接 5秒后斷開/5秒內請求次數超過100次,也斷開;
有請求行應有響應行

相應中我們使用 header() 去改變響應的性質
改變文件類型
改變重新定向;
header("location:url");
延遲跳轉:
header("refresh");
下載對話框
header("content-disposition");
設定文件大小
header("content-length") 文件300字節 但是我可以只要200字節;
狀態碼:
2xx 成功
3xx 重定向
4xx 客戶端
5xx 服務端
終端寫http和服務器的交互;
配置telnet指令




即可配置完畢
操作telnet指令;
window+r -->cmd -->ipconfig-->找到ip地址-->telent ip地址 8088(端口)







以post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