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on安裝與使用


一、檢查安裝環境

1,# uname –a (查看操作系統信息,所檢查服務器為64位操作系統)

Linux jmeter 2.6.32-504.el6.x86_64 #1 SMP Wed Oct 15 04:27:16 UTC 2014 x86_64 x86_64 x86_64 GNU/Linux

2,lsb_release –a  (查看linux發行商版本,所檢查服務器linux版本為:CentOS6.6)

LSB Version: :base-4.0-amd64:base-4.0-noarch:core-4.0-amd64:core-4.0-noarch:graphics-4.0-amd64:graphics-4.0-noarch:printing-4.0-amd64:printing-4.0-noarch
Distributor ID: CentOS
Description: CentOS release 6.6 (Final)
Release: 6.6
Codename: Final

二、下載軟件

nmon:

版本:nmon16f_mpginc.tar.gz (下載適合服務器的版本)

地址:https://osdn.jp/projects/sfnet_nmon/releases/ 

nmonanalyser

版本:nmon_analyser_v55.zip

地址:

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ommunity/wikis/home?lang=en#!/wiki/Power+Systems/page/nmon_analyser

三、安裝

安裝位置:/home/nmon

1、 在home 目錄下創建nmon文件夾:#  mkdir nmon

2、 上傳nmon16f_mpginc.tar.gz 到nmon目錄

3、 解壓:#  tar –zxvf nmon16f_mpginc.tar.gz

4、 賦權限:#  chmod –R 755 nmon

5、 啟動nmon:#  ./nmon_x86_64_sles11(在nmon目錄下執行命令)

安裝成功顯示以下界面:

四、實時監控

輸入以下命令:

c         可顯示CPU的信息

m       對應內存

n        對應網絡

d        可以查看磁盤信息

t         可以查看系統的進程信息

五、配置環境變量

1、修改啟動文件名稱:

# mv nmon_x86_64_sles11 nmon

# ./nmon

2、 添加到環境變量中:

# vim /etc/profile (在profile中寫入以下兩行內容)

PATH=$PATH:/home/nmon/nmon ($PATH:后為命令的路徑)

export PATH

3、 保存退出

4、 使配置文件立即生效

# source /etc/profile

將nmon添加到bin中

# nmon (在任何目錄下執行nmon命令啟動nmon)

六、采集監控數據

在實際的性能測試中我們需要把一段時間之內的數據記錄下來,如:

1、采集數據

# nmon -s1 -c60 -f -m /home/nmon

# ll /home/nmon/

total 15220

-rw-r--r-- 1 root root   23923 Oct 14 16:59  jmeter_180911_2136.nmon

 

參數說明:

-s1            每隔n秒抽樣一次,這里為1秒

-c60         取出多少個抽樣數量,這里為60,即監控=1*60/60=1分鍾

-f               按標准格式輸出文件名稱:<hostname>_YYMMDD_HHMM.nmon

-m            指定監控文件的存放目錄,-m后跟指定目錄

七、生成圖形化報表

1、將.nmon文件轉化成.csv文件

# sort jmeter_180911_2136.nmon > jmeter_180911_2136.csv

# ll /home/nmon

total 15300

-rw-r--r-- 1 root root   51999 Oct 14 17:09 jmeter_180911_2136.csv

-rw-r--r-- 1 root root   51999 Oct 14 17:00 jmeter_180911_2136.nmon

2、將.csv文件下載到本地

3、打開nmon analyser工具

在本地解壓nmon_analyser_v47.zip

雙擊打開:nmon analyser v47.xlsm

點擊Analyse nmon data按鈕,加載之前下載的jmeter_180911_2136.csv文件。

補充說明:如果是WPS個人版的需安裝VBA7.1

 

八、結果分析

監控操作系統,最關注的幾個指標分別是CPU、內存、磁盤IO、網絡等。下面對幾張關鍵圖表進行分析。

1、 CPU_ALL:所有CPU概述,顯示監控系統所有CPU的平均占用情況,包含User/Sys/Wait/Idle狀態

a. User%,用戶模式下執行的程序所使用的CPU百分比

b. Sys%,內核模式下執行的程序所使用的CPU百分比

c. Wait%,等待 IO 所花的時間百分比

d. Idel%,CPU的空閑時間百分比,此值和User%,Sys%,Wait%之和等於1

e. CPU%,CPU總體占用情況,這個值通常等於User%+Sys%+Wait%

f. CPUs,CPU核數,即操作系統是多少C的

 

2、 DISK_SUM:總體disk讀、寫以及I/O操作

a. Disk Read KB/s ,每個磁盤執行采樣數據(磁盤設備的讀速率)

b. Disk Write KB/s ,每個磁盤執行采樣數據(磁盤設備的寫速率)

c. IO/sec,每秒鍾輸出到物理磁盤的傳輸次數

 

3、 DISKBUSY:每個hdisk設備平均占用情況

單位為%(百分比)

 

4、MEM:內存使用情況描述,包括物理內存和虛擬內存

a. memtotal,物理內存總大小

b. swaptotal,虛擬內存(即交換空間)的總大小

c. memfree,剩余物理內存大小

d. swapfree,剩余虛擬內存大小

e. cached,已占用的文件系統緩存大小,由物理內存分配

f. buffers,文件系統緩沖區大小

g. swapcached,虛擬內存中已分配出來的內存大小

h. inactive,最近不常使用的內存大小

5、NET:系統中每個網絡適配器的數據傳輸速率(千字節/秒)

a. Total-Read,網絡適配器每秒接收的數據包總大小,單位是KB/sec

b. Total-Write (-ve),網絡適配器每秒發送的數據包總大小,單位是KB/sec

c. eth0-total,網絡適配器每秒接收和發送的數據包總大小,單位是KB/sec

 

---------------------
作者:大龍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dalongNOTES/p/10756336.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