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
三台裝有docker的虛擬機,這里用VM1,VM2,VM3表達(當然生產環境要用三個獨立物理機,否則無高可用可言),裝docker可參見Ubuntu離線安裝docker。
開始部署:
部署圖
如上圖所示,三台VM的IP分別為:
192.168.0.101
192.168.0.102
192.168.0.103
客戶端將使用這三個IP來連接集群,每個VM通過端口映射由docker網橋myBridge來與Cassandra容器通信,容器的IP會在啟動容器時指定
部署步驟:
1. 建docker網橋myBridge(名字隨意)
在三台VM上,這里假定是ubuntu16.04.5,使用docker命令創建自定義docker網橋,用於VM和docker容器通訊
sudo docker network create --driver=bridge --subnet=200.1.1.0/24 myBridge
2. 准備cassandra的docker鏡像,data目錄,cassandra.yaml配置文件
首先創建好如下目錄,假如VM的用戶名是capcom923
/home/capcom923/cassandra/
2.1. docker鏡像
由於我們要單獨掛載cassandra.yaml配置文件,直接使用官方cassandra docker鏡像會導致無法啟動(因為鏡像的啟動文件docker-entrypoint.sh要修改cassandra.yaml文件,會造成device busy的錯誤),所以我注釋掉了cassandra官網鏡像中docker-entrypoint.sh文件的38行至53行,並重新生成了docker鏡像,並導出為tar包供大家直接使用,請直接下載:(鏈接:https://pan.baidu.com/s/14n9_DGHCkAFRumln8muuQw 提取碼:l1rx )
將tar包下載到該位置/home/capcom923/cassandra/cassandra-3.11.2-bps.tar
2.3. data目錄
創建一個叫data的空目錄即可
/home/capcom923/cassandra/data/
該目錄用於cassandra存放所有持久化的數據
2.3. cassandra.yaml配置文件
該文件是cassandra的主要配置文件,由於三台VM的IP和角色各不盡相同,所以配置文件也不一樣。
基於默認的cassandra.yaml文件,要對三台VM進行以下配置:
第一台VM:角色為種子節點,該節點在集群擴容縮容時,以及其它節點重啟時是必須活着的,其它時候是可以宕機的。
配置節 | 值 | 說明 |
cluster_name | 'MyCluster' | 集群的名字,同一個集群的名字要相同 |
authenticator | PasswordAuthenticator | 生產環境都要用戶名密碼認證,默認的用戶名/密碼是cassandra/cassandra |
seeds | 192.168.0.101 | 種子節點VM的IP,注意不是容器的IP。 |
broadcast_address | 192.168.0.101 | 節點VM的IP,注意不是容器的IP。 |
broadcast_rpc_address | 192.168.0.101 | 節點VM的IP,注意不是容器的IP。 |
listen_address | 200.1.1.11 | 節點容器的IP。 |
auto_snapshot | false | 盡管官方建議是true,但實際使用時,太消耗磁盤,所以建議改為false |
endpoint_snitch | GossipingPropertyFileSnitch | 生產環境標配 |
編輯完畢后,存放在/home/capcom923/cassandra/cassandra.yaml
第二台VM:角色為普通節點
配置節 | 值 | 說明 |
cluster_name | 'MyCluster' | 集群的名字,同一個集群的名字要相同 |
authenticator | PasswordAuthenticator | 生產環境都要用戶名密碼認證,默認的用戶名/密碼是cassandra/cassandra |
seeds | 192.168.0.101 | 種子節點VM的IP,注意不是容器的IP。 |
broadcast_address | 192.168.0.102 | 節點VM的IP,注意不是容器的IP。 |
broadcast_rpc_address | 192.168.0.102 | 節點VM的IP,注意不是容器的IP。 |
listen_address | 200.1.1.12 | 節點容器的IP。 |
auto_snapshot | false | 盡管官方建議是true,但實際使用時,太消耗磁盤,所以建議改為false |
endpoint_snitch | GossipingPropertyFileSnitch | 生產環境標配 |
編輯完畢后,存放在/home/capcom923/cassandra/cassandra.yaml
第三台VM:角色為普通節點
配置節 | 值 | 說明 |
cluster_name | 'MyCluster' | 集群的名字,同一個集群的名字要相同 |
authenticator | PasswordAuthenticator | 生產環境都要用戶名密碼認證,默認的用戶名/密碼是cassandra/cassandra |
seeds | 192.168.0.101 | 種子節點VM的IP,注意不是容器的IP。 |
broadcast_address | 192.168.0.103 | 節點VM的IP,注意不是容器的IP。 |
broadcast_rpc_address | 192.168.0.103 | 節點VM的IP,注意不是容器的IP。 |
listen_address | 200.1.1.13 | 節點容器的IP。 |
auto_snapshot | false | 盡管官方建議是true,但實際使用時,太消耗磁盤,所以建議改為false |
endpoint_snitch | GossipingPropertyFileSnitch | 生產環境標配 |
編輯完畢后,存放在/home/capcom923/cassandra/cassandra.yaml
我也將這三個配置好的文件給大家參考,分別在1/2/3文件夾里(鏈接:https://pan.baidu.com/s/1joiC6EDV5FtFBWutV-sHzg 提取碼:ki64 )
至此,所以每台VM的目錄結構為
/home/capcom923/cassandra/cassandra-3.11.2-bps.tar
/home/capcom923/cassandra/data/
/home/capcom923/cassandra/cassandra.yaml
3. 加載cassandra的docker鏡像
在三台VM上執行
docker load -i /home/capcom923/cassandra/cassandra-3.11.2-bps.tar
4. 運行cassandra集群
在每一台VM上,先關閉ubuntu防火牆
sudo service ufw stop
sudo service firewalld stop(如果裝了firewalld的話)
在第一台VM上:
sudo docker run --name cassandraNode1 -d -e CASSANDRA_DC=datacenter1 -v /home/capcom923/cassandra/cassandra.yaml:/etc/cassandra/cassandra.yaml -v /home/capcom923/cassandra/data:/var/lib/cassandra --restart unless-stopped --network myBridge --ip 200.1.1.11 -p 7000:7000 -p 9042:9042 cassandra:3.11.2.bps
在第二台VM上:
sudo docker run --name cassandraNode2 -d -e CASSANDRA_DC=datacenter1 -v /home/capcom923/cassandra/cassandra.yaml:/etc/cassandra/cassandra.yaml -v /home/capcom923/cassandra/data:/var/lib/cassandra --restart unless-stopped --network myBridge --ip 200.1.1.12 -p 7000:7000 -p 9042:9042 cassandra:3.11.2.bps
在第三台VM上:
sudo docker run --name cassandraNode3 -d -e CASSANDRA_DC=datacenter1 -v /home/capcom923/cassandra/cassandra.yaml:/etc/cassandra/cassandra.yaml -v /home/capcom923/cassandra/data:/var/lib/cassandra --restart unless-stopped --network myBridge --ip 200.1.1.13 -p 7000:7000 -p 9042:9042 cassandra:3.11.2.bps
5. 檢查cassandra集群
在第一台VM上執行
sudo docker exec -it cassandraNode1 bash
進入容器之后,執行
nodetool status
注意三個節點開頭的信息,UN代表Up Normal狀態,都是UN就證明集群工作正常了,開始有UJ,說明Up Joining,一會兒就會變UN
6. 修改system_auth的配置
在第五步的窗口中繼續執行
cqlsh -u cassandra -p cassandra
連接進cassandra控制台
並輸入ALTER KEYSPACE system_auth WITH replication = {'class': 'NetworkTopologyStrategy','datacenter1': '3'};
回車
將這個keyspace的策略和副本改成3,
然后輸入exit退出cassandra控制台
再輸入nodetool repair執行修復
然后在其余兩台VM中的容器中都要執行nodetool repair,由此用戶認證授權表得以及時同步,否則會引起從某一台節點無法登錄的情況。
注意,cassandra/cassandra是系統默認用戶,登錄時要求至少過半的節點存活才可以。
至此,搭建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