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 Oplog 詳解
Oplog 概念
Oplog 是用於存儲 MongoDB 數據庫所有數據的操作記錄的(實際只記錄增刪改和一些系統命令操作,查是不會記錄的),有點類似於 mysql 的 binlog 日志。
Oplog 的存在極大地方便了 MongoDB 副本集的各節點的數據同步,MongoDB 的主節點接收請求操作,然后在 Oplog 中記錄操作,次節點異步地復制並應用這些操作。
Oplog 的默認儲存大小
對於 unix 系統和 windows 系統
Storage Engine | Default Oplog Size | Lower Bound | Upper Bound |
---|---|---|---|
In-Memory Storage Engine | 5% of physical memory | 50 MB | 50 GB |
WiredTiger Storage Engine | 5% of free disk space | 990 MB | 50 GB |
MMAPv1 Storage Engine | 5% of free disk space | 990 MB | 50 GB |
Oplog 存儲在 local 庫的 oplog.rs 集合里面。對於一般的線上環境來說,默認的 Oplog 值就已經足夠了。當達到儲存大小的日志時,新的記錄會將老的記錄覆蓋。
但是我們系統中如果存在以下操作的話,那么我們就可能需要設置更大的 Oplog 值來避免數據的丟失(在副本集中數據同步過程):
- 一次更新多個文件
- 刪除與插入同樣數量的數據
- 大量地更新現有的數據
從MongoDB 4.0開始, Oplog 可以超過其配置的大小限制,以避免刪除
一旦mongod第一次創建了 Oplog ,更改
--oplogSize
選項將不會影響 Oplog 的大小。replSetResizeOplog使您可以動態調整 Oplog 的大小,而無需重新啟動該mongod
過程。
oplog 中每個操作都是 冪等性 的,也就是說,無論是對目標數據庫應用一次還是多次,oplog操作都會產生相同的結果。這樣就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
Oplog 常用命令
查看 Oplog 的狀態:rs.printReplicationInfo()
fymongodb:PRIMARY> rs.printReplicationInfo()
configured oplog size: 15000MB
log length start to end: 7437secs (2.07hrs)
oplog first event time: Thu Apr 11 2019 09:40:31 GMT+0800 (CST)
oplog last event time: Thu Apr 11 2019 11:44:28 GMT+0800 (CST)
now: Thu Apr 11 2019 11:44:35 GMT+0800 (CST)
如何查看當前的 Oplog 存儲設置的大小:db.oplog.rs.stats().maxSize
fymongodb:PRIMARY> use local
fymongodb:PRIMARY> db.oplog.rs.stats().maxSize
NumberLong("15728640000")
查看 Oplog 最大大小和現在占用的大小,以及記錄時長和時間 :db.getReplicationInfo()
fymongodb:PRIMARY> db.getReplicationInfo()
{
"logSizeMB" : 15000,
"usedMB" : 0.09,
"timeDiff" : 7797,
"timeDiffHours" : 2.17,
"tFirst" : "Thu Apr 11 2019 09:40:31 GMT+0800 (CST)",
"tLast" : "Thu Apr 11 2019 11:50:28 GMT+0800 (CST)",
"now" : "Thu Apr 11 2019 11:50:29 GMT+0800 (CST)"
}
更改副本集成員的 Oplog 大小,更改的值要大於等於990MB,這里設置為1500MB : db.adminCommand({replSetResizeOplog: 1, size: 15000})
fymongodb:PRIMARY> db.adminCommand({replSetResizeOplog: 1, size: 15000})
{
"ok" : 1,
"operationTime" : Timestamp(1554953918, 1),
"$clusterTime" : {
"clusterTime" : Timestamp(1554953918, 1),
"signature" : {
"hash" : BinData(0,"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keyId" : NumberLong(0)
}
}
}
# 如果我們通過上面命令更改了 Oplog 的大小,系統是不會自動回收原始分配給 Oplog 的磁盤空間,我們需要使用 compact 來回收,在操作 compact 命令時,副本集成員是無法進行同步數據的。建議在進行回收的時候,不要對數據庫進行寫入,我們可以通過 rs.stepDown() 來關閉所有打開的連接。
use local
db.runCommand({ "compact" : "oplog.rs" })
# 執行報錯的話 :"will not run compact on an active replica set primary as this is a slow blocking operation. use force:true to force"
db.runCommand({ "compact" : "oplog.rs" ,"force":true})
Oplog 日志 解析
Oplog 的值是儲存在 local 庫下的 集合 oplog.rs 里的。我們可以分析其中的一條日志,看到到底記錄了寫什么。
# 獲取日志
use local
db.polog.rs.find()
# 日志內容
{ "ts" : Timestamp(1554948714, 1), "t" : NumberLong(7), "h" : NumberLong("5670178969026212077"), "v" : 2, "op" : "i", "ns" : "djx.a", "ui" : UUID("f0a8c38d-af6b-4fb1-a109-775455dd7f19"), "wall" : ISODate("2019-04-11T02:11:54.602Z"), "o" : { "_id" : ObjectId("5caea26adebe94533fdb42a9"), "name" : "youju" } }
Oplog 的日志由 key value 組成。
ts 的值: 表示該日志的時間戳
op 的值: i 表示 insert ,u 表示 update, d 表示 delete, c 表示的是 db cmd, db 表示聲明當前數據庫 (其中ns 被設置成為=>數據庫名稱+ '.'), n 表示 noop,,即空操作,其會定期執行以確保時效性
ns 的值: 表示操作所在的數據庫和集合。
ui 的值: 表示當前登錄用戶的會話 id 值。
wall 的值: 表示該操作的執行時間,utc時間。
o 的值: 表示操作的內容,如果是插入,就會將插入的數據放到該位置。示例日志就是插入了一條數據{"name":"you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