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產品的不可能三角:收益性、風險性、流動性


  “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一般是指經濟社會和財政金融政策目標選擇上,面臨諸多困境,難以同時獲得三個方面的目標。

  其中,廣為熟知的就是“蒙代爾不可能三角”: 即在金融政策方面,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三者不可能兼得。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只能擁有其中兩項,犧牲掉第三項,而不能同時擁有三項。如果一個國家想允許資本流動,又要求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那么就難以保持匯率穩定。如果要求匯率穩定和資本流動,就必須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

  “不可能三角”這種現象,在很多經濟領域都是普通存在的。

  商業世界里,高毛利、低費用和高周轉也是一組不可能三角,任何商業模式的構建,都只能最多追求其中二項,而舍棄第三項。

  由此類推,考察任何一只金融產品的特征時,也具有“不可能三角”這個原理。

  一般來說,收益、風險和流動性是我們考察一只金融產品時最關注的三個方面。不過,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收益高、風險小、流動性又好的產品,這就是金融產品的“不可能三角”。

       能滿足流動性好且低風險的,必須收益低。能滿足低風險且收益好的,必須流動性差。能滿足收益高且流動性好的,必然高風險。因此,金融鐵三角:收益性、風險性、流動性三者不可能同時滿足。如余額寶類產品對接的是貨幣基金,之所以允許用戶隨時提現,是因為貨幣基金通常買的是風險極低、流動性強的投資品種,基金經理每日會預留出一定現金頭寸以應對用戶隨時提現的需求。但市場上的資金池其風險都遠遠高於貨幣基金的資產,資金池產品兼具高收益和流動性的優點,所以其安全性必然存在問題,不透明的運作模式、資產期限嚴重錯配、借新還舊,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很容易引發流動性危機,可參閱E租寶、中晉、快鹿案例。

       如果你看到一只業績特別優秀而且幾乎沒有回撤的產品,基本上這個產品的流動性不會很好。假如你想要一個流動性好,收益又高的產品,通常這只產品運行過程中,會有一定幅度的回撤。

       最終市場上留下的兩種能夠被投資者接受的金融產品,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征:

(1)低收益/低風險/高流動性

       這種類型的金融產品,屬於類固定收益率產品,比如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債券等產品。這種金融產品的代價是犧牲“收益率”。

(2)高收益/高風險/高流動性

       這種類型的金融產品,包括一級市場的天使投資/創投/風投,二級市場的各種投資,他們的高收益來自於承擔了高風險,可能承擔很大的回撤甚至損失。這也是傳統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PAM)中所揭示的原理,這種策略的代價是“犧牲風險”。

       總的來說,風險和收益是相匹配的。如果你想獲得較高的收益,就要承受相應的風險。那些短期業績爆發的產品,往往是難以持續的或者說真正的風險還沒有完全暴露。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為客戶進行多類資產的配置,平衡風險、收益、流動性三個因素才是正解。結合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地為客戶配置一定比例的固收產品和結構化、股權型型產品,才能更好地滿足高凈值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