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課程 | 軟件工程1916 |
---|---|
作業要求 | 團隊作業第二次—項目選題報告 |
團隊名稱 | 追光的人 |
作業目標 | 組員提出選題,大家挑選出可行性最高的進行分析,制作選題報告和選題PPT |
目錄
隊員貢獻分比例
隊員學號 | 隊員博客 | 此次作業任務 | 貢獻占比 |
---|---|---|---|
221600219 | 小墨 | 1.組織團隊討論、安排分工;2.輔助完成選題報告的終稿; 3.博客寫作; 4.演講答辯; |
16% |
221600240 | 真·大能貓 | 1.開展問卷調查;2.完成選題報告的第三部分; | 13% |
221600212 | kilig | 1.完成選題報告的4、5、6部分; | 14% |
221600235 | fishkk | 1.設計制作評審表; | 12% |
221600236 | 巴啦啦魔仙 | 1.協助開展問卷調查;2.協助完成選題報告的第三部分; | 13% |
221600103 | lc | 1.設計制作選題報告PPT; | 17% |
221600205 | 星夜、痕 | 1.完成選題報告的初稿、終稿; | 15% |
選題報告、評審表下載
選題介紹
古往今來,“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已經被證實了其准確性。“修路”是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知識、商業互通。更宏觀上來說,是為了交流。
如今,我們身處大學之中,社交工具便捷,有着天然的優勢便於交流。然而,還是有不少已經在大學里學習了三年的同學表示:
大學中還是存在着信息壁壘,一些資訊無法送達到我們身邊;虛假信息太多,魚龍混雜,難以分辨;社交圈子很窄,幾乎僅在同學和社團之間;同時還有學長的閑置資源不方便處理,資源難以得到高效利用。
於是,為了方便大家的校園生活,“校園幫”孕育而生。
答疑功能,日常生活遇到問題,不知道問誰?沒關系有校園幫,在線發布問答,學長學姐帶你步入大學生活;周末在宿舍,想出去逛逛,不知道約誰?沒關系有校園幫,線上發起活動(自習,打球,學校活動,外出游玩等);想買,想賣,不知道去哪?沒關系有校園幫,提供校內二手資訊交流平台,讓你輕松享有高質量的、高效率的交易體驗;想發問卷,卻怕填的人少?沒關系有校園幫,懸賞問卷調查方式,輕松分享轉發,問卷填寫過百再不是夢;除此之外,我們還提供官方板塊,方便學校發布資訊....
總而言之,我們的產品誕生於校園,服務於校園。
評審表設計
評審表我們采用了極簡的設計風格,在標題突出了課程和和我們的組名,在評分欄目進行了細致的划分,為了能更充分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為大家在填寫項目不足之處和建議處設置了很大的空間,具體參見下圖:
問卷調查分析
我們采用線上匿名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采集數據,問卷對信息資源獲取、二手物品交易、問卷的發布填寫、社交圈四個方面進行調查。通過同校同學在QQ空間轉發,調查時間為2019年3月19日至21日,由於時間較短,共回收69份有效回答問卷。
二手舊物交易分析
在受訪的用戶中,有89%的人有賣二手物品的想法,同時有85%的人有買二手物品的需求。調查中較多的人是通過QQ群和咸魚進行二手交易。
問題:針對QQ群方式會存在人數的限制導致二手交易被局限在一個小范圍里,而針對咸魚可能會存在虛假用戶信息的問題,比如冒充本校的人在福州大學咸魚圈里買東西。
需求:一個可信度高的二手交易模塊正好可以滿足大家對二手交易的需求。我們的用戶學號實名注冊機制將有效地降低虛假信息的出現率。
統計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人使用QQ空間或者QQ群轉發問卷。
下面的數據就展示了不同方式的效果占比:
只有21.74%的人認為效果挺好的,而剩余的人都覺得這種方式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
問題:不難看出使用QQ空間或者QQ群轉發問卷這種方式存在明顯的缺陷——受限於問卷發起者的人脈關系,如果發起者人脈廣,那么有可能會采集到較多的樣本,如果人脈不好呢,那么很有可能無法順利完成調查,或者調查數據具有片面性。
需求:一個全校同學均可以填寫問卷的平台(有獎勵措施)可以大大地解決問卷查的各種瓶頸。在積分的驅動下,同學們會積極地填寫,而且也不用擔心看到問卷的人不多,因為這是一個面向全校師生的應用。
學校交友信息分析
在受訪者中,大多數的人從上大學至今結交的朋友數量介於10到20之間,而朋友的來源中同班同學的比例高達84.06%,其次是來源於社團成員。二者占比高可以理解,畢竟“近水樓台先得月”嘛,但是也僅此而已,通過其他方式結交新朋友的人並不多,也就意味着上述兩個來源是主力軍了。再來看看大家的交友需求:
有交友意向的人高達91.3%。
問題:大家普遍交友意向高,但是社交圈主要是班級同學和社團成員,一對矛盾就此產生。
需求:為了解決交友意向高和社交圈窄這對矛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拓寬社交圈,怎么拓寬?
大家通過一個全校同學參與的平台互相交流,就可以擁有接觸到全校同學的機會,這是一個拓寬社交圈很有效的途徑。
專業就業考研信息需求分析
在校大學生最想要獲取的信息主要是專業熱點和就業資料都達到了70%,其次是考研信息,需求度達到了58%幾。其中80%都是從QQ群,微信群,同學朋友那里獲取的信息。
問題:從朋友,同學那獲取的信息受限於社交圈子;從QQ群,微信群,朋友圈獲取的信息存在可靠性問題,且聊天群的信息極可能因為沒有及時看而被其他聊天信息而覆蓋過去,從而導致錯失信息。
需求:需要一個專門,穩定,可靠性高的獲取資訊信息的平台。
校園活動分享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86%的同學都是通過班級通知了解到學校舉辦的活動,其次53%通過朋友分享和其他群通知。
問題:通過班級通知、聊天群、同學分享這種方式獲取活動信息會受限於專業圈子,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的活動信息可能都只是和自身專業相關的,如果是其他學院舉辦且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就很難知道。
需求:提供一個平台,由學校在上面發布各種活動的信息,登錄的用戶都可以瀏覽這些活動信息。
解決問題方式需求分析
當在學校遇到問題時,71%的同學通過百度谷歌來找到答案,60%通過知乎百度知道來找到答案,50%通過詢問學長學姐老師來解決問題。
問題:通過百度知乎等途徑確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百度廣告過多,知乎有誇大的嫌疑最重要的是當問題涉及圈子時,百度難以得到答案(如學校選課問題,獎學金申請問題等,每個學校都可能不一樣),這時就只能從同校的朋友來獲取答案,但是只是從身邊的人來了解可能不太夠。
需求:提供一個平台,專為每個學校划分區塊,在上面提出問題,讓其他同學來回答,這樣有很大概率遇到曾今有過同樣問題的同學。
對校園幫的期待
最后關於對於校園幫這樣的APP的接受度調查,22.06%表示很期待會下載,45.59%表示會下載試試。可以看出現在大家確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其他的一些APP難以滿足。
NABCD模型
N (Need,需求)
大多數的需求來自於同學實際生活中產生的煩惱,我們從小組成員自身經歷推及大多數身邊的同學,進而思考。
最終,得到了如下用戶痛點:
1.信息壁壘
2.信息可靠性不知曉
3.社交圈子窄
4.資源無法合理利用
5.問卷調查困難
6.學校開展活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A(Approach,方法)
分析場景,提出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一條流水線般的過程,更易於為大家講解。
從上述的用戶痛點,一一對應分析,我們找出了如下的解決方法。
1.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用戶發送和查看咨詢。
(針對新生初入校園,對將來發展的疑惑問題,以及老生在學習生活方面出現的問題,我們提供了問答的交流渠道。並且,運用積分制度,回答問題,獲取積分,積分可以提現。)
2.使用學生認證實名。(期待在成型期和教務處合作)
(為了減少在學生生活學習交流上,太多的廣告注水等問題,提供學生認證實名。同時,也為同學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的平台。)
3.分不同的社交模塊(學習交流,興趣交流,生活交友)
(學習交流:是“校園幫”的主要模塊,在這里你可以提出問題,尋
求合適的答案。
興趣交流:周末閑的發慌,想要找位一個打籃球,打網球,踢足球的人。卻看看身邊,大家都不願意出門。於是,找到“校園幫”,上面有簡單的解決方案:確定時間范圍,發布任務需求(如:2019年3月16日,想找一位朋友在學校三區打網球),並提供賞金(一般指積分)。這樣,一條條任務列表,選擇合適自己的,或是自己發布。也許不需要轉角碰撞,也可能產生愛情火花。生活交友:和興趣交流方法類似,可發布諸如一起去圖書館看書或者一起看電影之類的任務。)
4.提供二手舊物信息渠道(閑魚)
(二手舊物交易,實用性非常高。據我們了解,學校有二手舊物交易QQ群,但群人數上限也就兩千多,還包括已經畢業的。況且,在群里消息過的太快。或許有一個提供二手舊物信息渠道的平台會更好。)
5.提供問卷模塊
(問卷調查,經歷過的同學大多都知道。寫問卷的同學,一邊期待有同學回答問卷,一邊又擔心沒有同學回答問卷。而回答問卷的同學,一種情況是:行,大家是同學,我幫你回答一下。另一種是:不認識!便遠遠避開了。而且從我們大二下學期的問卷調查回答情況來看,第二種情況太多。
究其原因,大概是沒有什么道德利益束縛,所以能避開則避開。
但我們在問卷調查方面,也提供了積分方法。創建問卷,選擇適應的回答人數,並支付相應的積分。在限定人數內回答者,得到相應積分獎勵。)
6.為學校提供官方板塊,免費發布咨詢
(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學校有活動需要觀眾,觀眾分人數到學院再到班級。然而尷尬的是,同學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於是,我們“校園幫”App便特意留出一個模塊,供學校使用。學校公布活動信息,以及發布參加活動任務。接受任務參與的同學,一樣的,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以提現,再次說明。)
B(Benefit,好處)
1.更方便交流咨詢,信息可靠度高
2.擴展社交圈子,提供交友環境
3.資源的高效利用
4.收集信息更容易,擴大采樣范圍
C(Competitors,競爭)
優勢:1.學生開發,推廣容易,更了解同學需求
2.Uni-app,實現多端
3.可以取得學校支持(學校可以發布活動信息等)
劣勢:1.經驗不足
2.缺少資金
3.比較難排除含金量低的回答
4.不能精確推送
5.缺乏管理系統的人員
D(Delivered,推廣)
考慮到我們的產品主要面向的是研究計算機前沿技術的部分人群,因此在宣傳上我們希望減少不必要的宣傳,盡可能將產品精准的推廣到目標用戶群。
(1)前期先在班級內試用,根據同學的反饋完善產品的不足,通過參與比賽,提高產品的知名度。
(2)在產品質量較穩定后,可以通過同學們口頭推薦,數計學院QQ群,學院媒體的微信公眾號,在數計學子活動較頻繁的地區進行海報宣傳,將用戶擴大至整個學院。
(3)根據更多用戶的反饋,不斷完善優化自己的產品后,最后可以通過與相鄰高校合作,將產品推廣到校外,同時借助網絡渠道,在全國各大高校板塊以及計算機討論板塊宣傳自己的產品,歡迎大家的使用與建議。
用戶場景
場景1:交友
背景
(1)典型用戶:張德,許康、許滿、許容
(2)用戶需求:尋找能一起打籃球的同伴
場景描述
張德,福州大學大一新生。軍訓之后的第二周周末,張德閑的發慌,想找幾位同學一起去學校三區籃球場打籃球。但張德轉頭看看宿舍,有一位舍友在電腦上查資料,其他舍友的都出去了。張德不好意思到其他宿舍叫人。
於是張德登錄“校園幫”app。點擊“發布任務”,進入任務編輯界面。輸入“有沒有同學一起去學校三區籃球場打籃球?時間:2018年3月20日下午一點。”(一般約人要有時間和地點)選擇懸賞積分100積分,選擇懸賞人數10人,並點擊發布。
在張德發布信息后,許康、許滿、許容看到該消息並接受任務。張德收到接受任務的信息。
待任務完成后,張德打開app,點擊確認完成任務。許康、許滿、許容在張德點擊確認完成任務后,會得到相應的積分。若積分有剩余,則返還張德。(比如張德發布了懸賞積分100積分,懸賞人數10人,相應的每人10積分。而有8人接受任務,則有20積分剩余)
待任務時間過后的兩天內,若張德沒有點擊確認完成任務。許康、許滿、許容會在兩天后得到相應的積分。若積分有剩余,則返還張德。
場景2:二手舊物交易
背景
(1)典型用戶:關雲,孫仲達
(2)用戶需求:在校園內尋求二手筆記本電腦信息
場景描述
關雲,福州大學大二學生。大一開學的時候,關雲買了一台台式電腦。當時關雲認為,台式電腦不僅價格便宜,而且用起來性能更好。但到了大二,關雲發現,台式電腦將自己束縛在了宿舍區域。而自己更希望每天晚上,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到圖書館或者教室。無論是敲代碼,做作業還是其他的,都很方便。於是,關雲決定買一台筆記本電腦。全新的筆記本電腦太昂貴,而二手筆記本電腦在網上購買,價格和性能都太玄乎。若是在校園內,購買其他同學閑置的筆記本電腦就好了。
於是,關雲登錄“校園幫”app,點擊二手舊物交易板塊。一條條出售二手舊物信息羅列出來。關雲選擇一個標題為“二手筆記本電腦出售”的列表進入。於是筆記本電腦的圖片,內核,cup,價格等信息就准確的羅列出來。關雲很滿意,便添加賣家為好友。
孫仲達,福州大學大四即將畢業且假期有實習崗位學生。畢業之后,要換一台新的筆記本電腦,孫仲達是這樣考慮的。但還沒畢業,孫仲達就忍不住買了一台新電腦,原來的那一台電腦也就被閑置了。
於是,孫仲達登錄“校園幫”app,點擊二手舊物交易板塊,並點擊添加物品信息,進入物品信息編輯界面。孫仲達將二手電腦信息添加后,花費100積分,電腦信息上架。之后,就等待有人添加自己為好友,也就是顧客來了。
孫仲達添加了關雲為好友,約了時間見面商討二手電腦線下交易。交易的過程很順利,因為孫仲達是的良心,物為價廉。而關雲也開心。
線下交易完成后,孫仲達點擊二手電腦交易完成,返還90積分。
若上架一周,交易未完成。則舊物交易信息下架,返還全部上架積分。
場景3:問卷調查
背景
(1)典型用戶:甘興
(2)用戶需求:尋找填寫問卷調查的同學
場景描述
甘興,福州大學正讀大二下的學生。期末即將到來,這本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但伴隨期末,有一件事情讓甘興頭疼。那就是形勢與政策課程要求在假期做一份節日調查問卷,並寫一篇論文報告,並要求至少有50人填寫。甘興想了想之前做過的問卷調查,一周才有46人填寫問卷,這還是甘興平時在交際方面做得好。據說,當時有同學的問卷調查填寫人數才十多人。甘興捂了捂額頭,很苦惱。
於是,甘興登錄“校園幫”app,點擊問卷調查模塊,並點擊創建問卷,進入問卷編輯界面。
甘興填寫問卷調查的問題。填寫好后,選擇懸賞積分600積分,選擇懸賞人數60人,選擇結束時間,並點擊發布。
待問卷調查人數達到60人,甘興會收到相應的信息。
待到達問卷結束時間,填寫問卷的同學會獲得相應積分。若填寫問卷的同學人數小於60人,則返還給甘興剩余的積分。
場景4:考研交流
背景
(1)典型用戶:陳子川
(2)用戶需求:找一個可以切實討論解決疑問的平台
場景描述
陳子川,福州大學數計學院努力學習了三年的單身狗,在大三下學期准備考研。每天在課程之外的時間,陳子川就一個人默默的到學校圖書館復習考研。終於有一天晚上,陳子川爆發了。陳子川想要把困了自己很久的問題查詢答案,但網上回答不僅多而繁雜,而且廣告還惹得人眼花繚亂。群里也是,發了個問題,怎么大家都在潛水。陳子川很頭疼,此時若是有一個地方,大家可以熱烈的討論問題,那可以從中摸索方法。
於是,陳子川登錄“校園幫”app,點擊學術交流板塊。學術交流板塊倒是挺熱鬧的,一個個醒目的標題和回答。陳子川點擊發布問題,進入問題編輯界面。問題編輯好后,陳子川選擇懸賞積分200積分,選擇懸賞人數20人,點擊發布。
學術交流懸賞的積分不會返回,因為發布問題后,問題題目和答案都會一直保存在個人信息中。
推廣策略
校內推廣
推廣產品要做到對產品有個明確的認識,盡可能把產品推廣有需求的用戶。我們的項目主要是針對校內亟需一個資訊交流平台的大學生群體,因此我們在推廣初期主要在校內宣傳,初期通過分發宣傳單,粘貼海報,QQ空間,公眾號等網絡媒體等方式在學生內部進行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學生發現有這么一個平台可以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並且在用戶使用期間收集他們的意見與反饋,對我們的產品進行完善,讓用戶更好地體驗,積累口碑,占據學生群體的市場。在擁有一定的市場后,可以與學校洽談,爭取合作,通過學校的渠道,進一步擴大產品影響力。
校外推廣
在我們的產品質量較為穩定后,可以嘗試參與比賽,上架到應用市場,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同時可以通過與相鄰的高校合作,將產品推廣到校外的相鄰高校,借助網絡渠道,在全國各大高校板塊宣傳我們的產品,推薦大家使用以及給出建議。
市場聯絡
團隊分工
人員設置
組長:樂長平
組員:陳紅寶 鄭鵬程 林劍威 許林瑜 楊吉 林芷儀
主要職責與分工
樂長平(組長):前端、PM
陳紅寶:文檔、輔助開發
鄭鵬程:前端、測試
林劍威:后端、算法
許林瑜:后端
楊吉:后端
林芷儀:前端、UI審美
市場分析
盈利模式
積分模式:我們的產品本身是免費提供給用戶下載使用,但是在發布二手信息,問卷時候需要支付一定量的積分。用戶通過支付寶等渠道充值積分,也可以通過回答問題等方式獲取積分,在發布信息請求幫助時需要支付一定的積分,當積分超過一定數額的時候用戶也可以申請提現。
商業廣告模式:在產品質量較為穩定,並且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后,可以與商家合作,商戶支付一定的費用后,我們在產品上為其進行合理的宣傳。
二次開發模式:通過在該產品上積累的開發經驗,可以為其他高校進行二次開發或提供相關技術以收取費用。
籌資來源
在項目前期,資金的主要來源是開發者的共同承擔,用於軟件的前期開發,域名,服務器以及開發工具的購買和宣傳上的開支;當產品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后,我們會與商家進行商業合作,通過為其提供廣告服務來進行籌資。同時可以與學校進行合作,獲取更大的支持。最后在產品穩定性達到一定程度后,上架到應用市場,向其他高校進行宣傳,占領更多的市場,獲得更多的資金收入。
成本規划
產品的開發階段:產品的開發有我們的開發團隊負責,在一些技術性難題上可以咨詢專業人員。這個階段的主要花費在於域名,服務器和開發工具的購買。預期成本在每月固定300元。
產品的測試階段:產品的測試主要由我們的測試人員負責,檢驗產品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保證用戶可以使用到穩定可靠的產品。預期花費在100元內。
產品的宣傳階段:我們的產品主要針對於高校的大學生群體,采取線下宣傳與線上宣傳相結合的模式。線下宣傳主要通過發放宣傳單,粘貼海報,線上的宣傳主要以QQ,微信的轉發推送為主。初期階段的預期花費為300元左右,后期產品進入盈利狀態並且成功上架后,每月在宣傳上的花費大致為當月收入的10%左右。
產品的維護階段:我們大致使用收入的60%作為運轉維護的資金,用於修復bug,保證產品的穩定以及新功能的開發,不定期的更新我們的產品。
團隊成員的收入:我們主要將盈利的資金用於產品的維護更新上,最終還剩余的資金根據產品貢獻度發放給成員,獎勵團隊成員的努力,提高大家的開發積極性,為給用戶提供更優秀的產品而努力。
收入預期
我們在問卷調查中發現,當下市場滿足大學生在線答疑,日常交友,舊物交易,問卷調查等功能的產品較少。故而,有22.06%的用戶表示對我們的產品感到期待,45.59%的用戶表示會下載使用看看。因此我們相信,如果可以真的開發出這樣的一款符合大眾需求的好產品,那么完全可以獲得可觀的用戶量並實現盈利。我們的收入預期主要來自於以下兩方面:
積分模式:我們假設每個用戶每月平均充值3元,並且20%的用戶不會在當月申請退款。
商業合作:平均每個商戶每月的廣告費為100元。
收益預測
我們的初期收入主要來源於用戶充值積分。
根據問卷調查,有65%左右的用戶願意嘗試我們的產品。僅考慮本校學生群體的話,我校有24000名大學生,11000名研究生,共計35000名學生。合理假設我們的前期宣傳覆蓋人數為3000人,首月使用產品的人數為50%,假設用戶留存率為50%,那么首月收入為:
300050%50%20%3=450元
支出部分主要由域名購買,服務器搭建,開發工具購買以及宣傳推廣構成。
假設域名以及服務器每月固定花費為30元,開發工具每月每人固定花費為40元,推廣費用首月為200元。所以首月支出為:
30+40*7+200=510元
后期隨着軟件的逐步完善以及進一步的推廣,在前三個月,平均每月增加10%的用戶,減少10的推廣費,則前個三月的收益預測為:
技術架構
系統架構
我們的產品基於web端開發,前端使用uni-app開發,后端使用Spring框架。使用IDEA為開發工具,具有方便使用無需安裝,平台兼容性高的特點,采用mysql作為后台數據庫支持。
軟件架構
架構主要使用BS架構,既瀏覽器-服務器架構
主要技術
前端我們主要采用uni-app進行開發, uni-app 是一個使用 Vue.js 開發跨平台應用的前端框架,開發者編寫一套代碼,可編譯到iOS、Android、H5、小程序等多個平台。在跨端數量、擴展能力、性能體驗、周邊生態、學習成本、開發成本等6大關鍵指標上擁有極強的競爭優勢。
后端我們選擇了使用Spring框架,作為一款輕量級的容器框架對當下的主流框架都有着很好的支持,便於我們的開發。
數據庫方面使用mysql,平台兼容性高,方便使用。
部署
部署選擇騰訊雲服務器,使用騰訊雲特惠的學生套餐服務器(一核、2G、1M帶寬、.cn域名)
我們的願景
還記得當初QQ剛興起的時候,每當添加了陌生的好友,都恨不得在對方QQ一上線時就找他聊天。那時聊得很廣,從家常到夢想。我們的興奮洋溢在字里行間。
如今長大,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卻也不敢輕易的交心結友。同學之間,也僅是開開玩笑,卻不敢談及人生。
我希望校園幫不僅僅成為一個校園互助的平台,而希望它將來會成為我們學子的家,在這個地方,大家可以無忌其他,暢聊着人生和理想,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許有一天,陪伴在身邊的摯友,緣分的開始便是從“校園幫”。
我們是怎么選題的?
我們在選“校園幫”之前,大家集思廣益,想了很多的選題,以下是選題的整理:
lc
我有兩個想法,不知道可行性怎么樣。第一個是聊天軟件mindguard心情衛士(名字待定),關於心理測評的,提供錄入收集心情起伏數據和聊天功能。
比如你今天覺得過的很糟,可以開啟聊天界面,通過交互聊天(只有特定的一些選項),緩解情緒(推送笑話,發一個擁抱圖片)或者找到解決情緒的方式(建議你出去走走)。
如果今天很開心,可以添加一個心情數據,配圖或者文字。有點像心情日跡。
第二個是doNow(種下一棵樹最佳的時機是十年前或是現在),評估你適合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大致是整合網絡數據,提供適合你的最佳的自學路徑,比如有的人喜歡看視頻/閱讀/動手操作。完成一步可以打勾確認,有正向反饋。也可以添加任務進程等等。
也提供轉行/先修的建議。感覺現在網絡上的經驗建議比較偏頗,一些風氣或者特定用戶的聚集導致整個網站或app的留言風向一邊倒,如果可以爬取網絡平台觀點,分析關鍵字,貼上數據來源,給用戶一個綜合的觀點,能給做出轉行/先修等決定的人,更整體更全面的建議。
真·大能貓
相關隊名:Job Hunter
項目名稱:覓業(找工作)
項目描述:
1.收集大量的正規網站的求職信息(福建人才聯合網、各大公司官網等等)以及企業進入校園的招聘宣講信息,按招收方向分類,提供按類檢索和直接檢索。
2.針對進入校園的招聘宣講活動提供二維地圖標注(要不要三維、導航看后期),在地圖上點擊活動可以顯示具體活動信息。
3.提供就業普及專欄,欄目提供就業掃盲、經驗指導、就業趨勢分析、崗位需求等有助於求職的文章
4.可以拉取公司的贊助,相應的我們加大對他們公司的求職信息的推薦
5.按專業分類公司,對薪資待遇、工作時間、工作環境舒適度等指標進行數據,提供排行榜
項目來源:就業是我們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環節,然而通過班級、學院的就業群里了解消息難免缺少主動性和不便(多個就業群之間的切換),如果有一個集合了所有最新招聘信息的平台,那么可以大大節省自己上網搜索的時間,提高效率。
kilig
第一個:就業考研類APP
關於就業考研是當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很多同學這個時候就會開始迷茫,我們的APP主要就是提供考研院校信息,就業招聘(可以通過用戶平時使用記錄和資料獲取),個性化的針對不同考研方向或者目標應聘崗位推送信息,同時我們也可以邀請厲害的學長學姐入駐,給我們提供咨詢服務。
第二個:藏經閣:書本分享類APP
這個字面意思就是與書有關的功能,大致有以下服務:
1.對自己購買過的書在APP上標記,利用這個數據可以生成如閱讀興趣等許多定制化信息圖表,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個推送一些可能感興趣的東西,我們也可以為每本書標記上標簽,通過點擊標簽查看同類型的書。
2.有時候我們想找一本書,但是可能這些書已經不賣了,購買渠道很難,又或者像我們新學期選修課想買二手書,這時候可能像閑魚上就很難買到(真實經歷),我們就可以通過上面統計的資料,知道附近的人或者好友有沒有這本書。有的話可以申請借閱。
3.書房,大致就是朋友圈,然后可以讓都擁有這本書的人進行評論互動,碰撞出更多的有趣想法。
第三個:
清單日志筆記或者手帳類應用。
規划時間,定時提醒。希望的目標就是讓用戶寫到APP上的每一個安排都可以及時完成。
筆記的話,可以就是可以查看好友公開的筆記,讓你與大佬的學習總結更進一步
這類APP主要功能其實蠻類似的。主要是要在界面上做出眼前一亮的感覺吧。
第四個:
心事煩惱傾述軟件。就像QQ上我們會很經常看到私密話,可能大學生總是會碰到很多煩惱吧。
我們可以幫助到這些人的大致有:
1.類似漂流瓶一樣,把自己的心事寫下來,等待有緣人的回答。也可以把自己的現在的煩惱錄下來,定個時間給未來的自己回顧,看看自己的改變
2.通過匿名的方式隨機匹配一個人進行5分鍾左右的聊天。然后如果雙方都覺得這段聊天愉快的話,可以添加好友或者再次進入聊天。
3,可以添加一些如狼人殺啊大冒險,推理大師啊此類社交游戲提供互動。
第五個:
文檔識別軟件
可以自動識別試卷生成PDF,識別簽到表等表格生成Excel,翻譯等等。難度頗高!!
第六個:小知識分享軟件
可以為你每天推送熱點消息,也可以給你科普一些冷知識或者生活百科。如果用戶喜歡的話也可以摘錄下來。一般來說這種軟件可以在設計和交互上研究。因為知識這種如果只是以文字形式顯示出來未免太枯燥。
第七個:我突然想到一個,大家不是平時連麥打游戲嗎,那如果在宿舍的時候很多時候是一個人看電影,然后可能有彈幕,通過字看到大家的想法。那如果我們可以連麥看電影呢,是不是會感覺即使是在宿舍,也好像是約了一定朋友一起看。如果是異地的朋友或者情侶,也可以通過這個軟件一起欣賞電影劇情,分享自己的在影片前的感動。當然了,我們也可以讓陌生人匹配到一起看電影,比如開個房間,然后標明說現在在看的電影叫什么,那其他用戶如果感興趣的話就可以進入這個房間一起看
巴啦啦魔仙
項目:校園幫
內容:
1.可以發布任務,如幫取快遞,幫搬東西,幫打印,甚至陪打游戲等等,賞金由發布者定,用戶自己選擇接或不接。
2.也可以發布不用賞金的信息,如約打球,約自習,找研友,失物招領。
3.可以發布問題,由其他人回答,回答被采納的人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以用來發表有償的任務。
原因:發布任務靈活性大,很方便。
星夜、痕
團隊名稱:
前程無憂
古人十年寒窗苦讀,謀得大都是個前程。
我們苦讀,怕也不止十年。
無論是考研,還是選擇就業。
盡心盡力,謀一份前程無憂。
過往生活,父慈子孝。
一生走過,也當稱得上無悔。
關於團隊項目(有兩個想法,不吐不快):
一是校園類的APP(校園兼職)
對於大一大二的同學,兼職是一份很有吸引力的東西。
大多卻因為沒有路徑,或者害怕被欺騙,將兼職的念頭爛在了心里。
很多可以創作財富的時光,就那個看看直播,或躺在床上,都流失了!
若是有一款得到大家信賴的APP(一方可以發布任務,一方接受任務,就像打車app一樣。)
那么,有需求卻忙碌的人(比如快遞到了,遇到下雨,路又遠,就不想出門。這時,發布個任務,有人送貨上門。)
而對於閑暇之中,想要賺點外快的人,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二是一個游戲推薦(整合游戲熱度信息,方便搜索)。
玩游戲是很多人消遣的方式,不過現在能玩的游戲不是很多。
而更多人是希望找到一款游戲,從剛開始的時候就陪伴,撫慰孤寂的生活。
(說個簡單的例子,陰陽師。現在玩得人不少,但大多數老玩家已經開始有了情懷,懷念開始的時候。而對於一些新玩家,就是羡慕游戲起初的時候,自己怎么沒發現。)
(我們app要做的,大概就是把這些稱為有潛力的游戲,更早的呈現在玩家面前。)
再說說其他的:
現在游戲推薦的網站不少,但大多水分太多。(夾雜着很多奇怪的廣告)
還有一些游戲就是,你看起來熱搜榜第一,然后下載嘗試玩了一下。完全對不起這第一的名頭,這個我試過不少。
另外,目前沒找到過類似的app。很多模擬器倒是勉強符合游戲推薦的要求,但也和游戲推薦的網站有相同的問題。還有就是模擬器太卡。
fishkk
做一個類似於咨詢那樣子軟件 我們平時不是很多東西都會問學長學姐嘛
然后就做一個社交平台 就是學弟學妹提問 學長回復疑問的那種平台
昨天那天講座也是這樣子 給后來者更多了解學校和就業的事情
好像有點像逼乎 不過是在針對同一個學院的學生
小墨
使用python爬蟲爬取各種資訊(新聞、游戲、娛樂圈、IT圈等),后端進行索引和存儲,前端使用Uni-app來進行多端支持,針對用戶的興趣推薦不同的資訊,同時用戶可以組成圈子,在圈子內討論、交流,一起分享好的內容。
做一個純社交軟件,像Ins一樣可以分享圖片,同時可以設置不同的圈子,在發表生活動態的時候可以設置某些圈子可見,圈子自動組成群一樣的討論功能,在群內發表聊天時可以設置僅對方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