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中國--讀《顯微鏡下的大明》有感


  這是一本好書,說的是明代,千年以下,不是如此嗎?
  為官一方,只求安穩,縱是治下有什么疑難紛爭,能遮蓋的就遮蓋,能掩埋的就掩埋,以前都說官官相互,我看不盡然,他們的推脫敷衍,保護的是帝國的潛規則,保護的是官場的臉面。解決問題太慢太難,牽扯的利益方太雜太多,難以顧周全,但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太簡單,於無關緊要之處便可搬到一個人,在道德的層面譴責他,在為人的層面詆毀他,實在沒有,那就莫須有,最終的目的不是要他死,只要他不鬧事。為民父母官自有當官的難處,何必為百姓的那點破事冒官場的大不韙呢?那些清官好官出頭鳥們大都沒有好下場。因此,對下對上不能說實話,不能細說明說,糊弄過去,太平無事,這是為官的智慧。 
  另一方面,法律條文千千萬,解釋權屬於官員。法律也很難完備,總有漏洞讓底層百姓、達官貴人去鑽營,上有對策,下有政策。其實任何一件事情很難說這么處理,或者那么處理,總有空子,百姓買通不了知縣,也可以買通書吏雜役,或是跑腿的,總有貪財的,損失的是國家,獲利的是自己,這是為民的智慧。

  古代的人並不笨,官員求穩,百姓求生存,他們都在不違法之地模棱兩可之處盡力地撈錢。待到國家的礦山空了,漸漸塌了,那能換一家挖吧。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