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原理


學習記錄

路由原理

    典型的路由選擇方式有兩種: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靜態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設置的固定的路由表。

        動態路由是網絡中的路由器之間相互通信,傳遞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過程。它能實時地適應網絡結構的變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發生了網絡變化,路由選擇軟件就會重新計算路由,並發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這些信息通過各個網絡,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啟動其路由算法,並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動態地反映網絡拓撲變化。動態路由適用於網絡規模大、網絡拓撲復雜的網絡。

        當一個分組在路由器中進行尋徑時,路由器首先查找靜態路由,如果查到則根據相應的靜態路由轉發分組;否則再查找動態路由。 

       有如下圖所示的2個分段網絡,希望實現201.66.37.0網段中的主機與201.66.39.0網段中的主機的互聯,通過路由器該如何實現,答案在路由表中。

下表示出了該路由器的路由表,該路由表表明所有目的地為網絡201.66.37.0內主機(201.66.37.1-201.66.37.254)的數據通過接口eth0(IP地址為201.66.37.74)發送,所有目的地為網絡201.66.39.0內主機的數據通過接口eth1(IP地址為 201.66.39.21)發送。標志U表示該路由狀態為“up”(即激活狀態)。

 

現在我們希望通過IP地址為201.66.37.254的網關連接到遠程網絡73.0.0.0,我們可以在路由器中增加一項予以實現。

 

該項告知所有主機目的地為73.0.0.0內主機的分組通過201.66.37.254傳遞,標志G“gateway”表示此項把分組導向外部網關,其網絡拓撲圖如下圖所示:

 

類似的也可以定義通過網關到達特定主機的路由,增加標志H“host”即可,其網絡路由表和拓撲圖如下圖所示。

 

路由表的缺省項127.0.0.1和default,第1項是loopback接口,用於主機給自己發送數據,通常用於測試和運行於IP之上但需要本地通信的應用。這是到特定地址127.0.0.1的主機路由(接口lo0是IP協議棧內部的“假”網卡)。第2項十分有意思,為了防止在主機上定義到因特網上每一個可能到達網絡的路由,可以定義一個缺省路由,如果在路由表中沒有與目的地址相匹配的項,該分組就被送到缺省網關。多數主機簡單地通過一個網卡連接到網絡,因此只有通過 一個路由器到其它網絡,這樣在路由表中只有三項:loopback項、本地子網項和缺省項(指向路由器)。 加入以上兩項的路由表如下圖所示,至此,一個相對完整的網絡,就以構建完畢。

以上介紹了路由的工作原理,並以一個具體實例的實現深入剖析了路由的實現過程。TCP/IP協議中,還有另外1個重要概念:端口。把IP比作屋子,就可以把端口看作門,可以在路由器中限制門的開啟關閉,也可以指定數據從哪個門進入,從哪個門出去,這都需要端口。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