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春就和凌子媽媽約定好一起讀書,並利用孩子們上課的時間交流讀書的感受,我們確定讀的第一本書就是《終身成長》,剛好,彭彭組織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親子訓練營,有21天彭彭的提問打卡,我當然是毫不猶豫的參加了,今天是打卡第16天,我想我可以寫一寫讀書筆記了。
全書分為八章,分別是:第一章 思維模式,第二章 思維模式解析,第三章 關於能力和成就的真相,第四章 體育:冠軍的思維模式,第五章 商業:思維模式和領導力,第六章 人際關系:關於相處的思維模式,第七章 父母、老師與教練:思維模式的傳播,第八章 改變思維模式。前三章主要闡述了成長型思維模式與固定型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第五-七章說明不同領域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運用形式以及事例,最后一章是教給大家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
書中有些句子讓我感受深刻:
p7 成長型思維模式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p8 當你有時間提升自己的時候,為什么要浪費時間一遍又一遍地去證明自己的傑出?為什么要掩飾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變它們?為什么要去找那些只能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可以促進你成長的人作為自己的朋友和搭檔?為什么要去找那些自己屢試不爽的事,而不是去選擇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來做呢?
p45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抑郁程度越深,越會采取行動來對抗他們的問題,他們會更努力確保自己完成學校作業,更努力保持生活正常運轉。他們感覺越糟,反而越會下定決心。
p56 成長型思維模式能讓人們在不計成果的情況下去評估自己所作的事。他們會着手處理問題,計划新課題,致力於重要的工作。
p60 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中,你並不一定時刻需要自信心。即使你認為自己不擅長某件事,還是可以全心地投入其中並堅持下去。事實上,有時候你投入一件事,恰恰是你不擅長做這件事。
p78 無論我們是談論達爾文還是普通的大學生,想達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確關注點、全身心的努力、無窮無盡的策略,還有學習中的同伴。
p221 孩子們需要誠實而有建設性的反饋。如果孩子們被“保護”起來,他們將無法從失敗中很好地學習。
p233 降低標准只會培養出受教育水平不夠的學生,他們只能做很簡單的工作,還自視甚高。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在學校只是一味地提高標准,但是不教給學生達到這些標准的方法,一樣會帶來災難。這種做法只會促使那些准備和學習動力不足的學生失敗並最終輟學。
p243 學校是孩子們學習的地方。不過,為什么學校不能是老師學習的地方呢?
p255 努力的過程並不只是包含努力本身。當然,我們希望孩子領會到辛苦工作帶來的成果,但我們也希望他們能明白,在他們采取的策略不奏效時改用新策略的重要性。(我們不希望他們運用同樣無效的策略一遍遍地努力。)我們希望他們在需要時去尋求幫助,去聽取他們的意見。這是我們希望他們能夠領會的努力過程:努力工作,嘗試新策略,聽取意見。
p256 詢問孩子們努力的過程,並且表現出關注,同樣大有幫助。
p257 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認真負起責任,來創建一個友好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環境——在這個環境里,孩子們不會害怕收到批評,他們知道我們相信他們有成長的潛力,知道我們會全心全意地幫助他們學習。我們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茁壯成長,而不是去尋找他們不能成長的原因。
p306 首先,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維模式。接下來,讓我們去弄明白事什么引發了固定型思維模式。是失敗?批評?任務的截止日期?還是他人的反對?然后,我們要去了解當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被激發后會發生什么。這個人格是誰?他的名字是什么?他是如何讓我們思考、感受和采取行動的?這又會給身邊的人帶來怎樣的影響?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逐漸去學習維持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即使那些誘發固定思維模式的誘因依然存在,我們需要教育我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並邀請他一起加入我們走向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旅程。
閱讀此書后,我常這么跟自己說:我們不能確定自己是否思考任何事情都采用成長型思維模式,但我們可以帶着覺知,思考做出此刻決定的我采用的是哪種思維模式,並積極的調整。比如,昨天生病的我,特別的焦慮,因為一周的開始,我不能正常完成任務,學生會不會因此不學習,我是不是因此不是一個好老師,可是我真的很不舒服,四肢無力,肌肉疼痛,喉嚨腫脹,怎么辦?當我這么思考時,我突然意識到,我一直不停的調整教學方法,只是為了向別人證明我是一個好老師嗎?我難道不是為了讓孩子們通過我學習到更多學習的方法,難道不是為了讓自己能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嗎?難道拖着生病的身體也要工作,然后表現出不佳甚至糟糕的狀態也是應該原諒的,因為只有這樣才是好老師嗎?這么想是不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呢?如果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怎么思考呢?想到這里,我停頓了會,我知道,此刻,我應該好好的安心的休息,只有這樣才能盡快好起來,才能用良好的精神和身體狀態迎接挑戰,不能給孩子們上課,也給孩子們布置好作業,讓健康的他們保持學習的節奏。另外,在以后的日子里,為了保證自己工作時的健康狀態,我需要加強體育鍛煉,在任務特別忙碌的時候,積極尋求父母親友的幫助。這么思考的過程,讓我感覺很愉悅。在這,還想特別感謝:毫不猶豫給我批假的領導,慰問我的同事以及關心我身體和表達不能聽我上課很遺憾的同學們。
我把成長型思維模式帶到了教學、生活以及與親子和子親的交流中,雖然用得還有些不成熟,但努力的效果不錯,積極尋求解決方案的我總能幸運的獲得幫助,通過以往幾次的經歷,我感覺自己的行動力也在逐步提升,我感覺自己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