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初中零年級。GXZ來到吉大高中機房,參加一位老師曾在班級宣傳的“計算機培訓”。同行的有這位老師,以及近80名同學。和同學們一樣,GXZ也是為了在機房玩游戲而參加所謂的培訓的。
然而,到了機房,GXZ傻了眼:等待着的不是玩游戲,而是一套試卷,試卷上是15道數學題——具體來說,是小學奧數題。出於對數學的興趣,GXZ並沒有像大多數同學那樣寫作業 ,而是認認真真地完成了試卷。
第二天,可能是這套試卷的緣故,參加培訓的同學少了一半,GXZ是少數閑的無聊參加培訓的人之一。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吉大高中的計算機老師,今天我給大家講計算機中的C++語言。”說着,老師開啟了屏幕廣播,近60台電腦在一瞬間切換成了同一個畫面。GXZ在小學時見到過機房,不過並沒有見過高中部近4×20這么大的機房,更沒有見過屏幕廣播。這喚起了GXZ對“培訓”的無限興趣。
老師在電腦上打下了若干個奇奇怪怪的單詞,GXZ竭力地去記下"include"、"iostream"、"main"等等。第一道題是輸出"Very Good",不過由於格式問題,GXZ一直沒有通過。相比之下,同學們似乎是有一定的基礎,大多完成了這道題。
一節課只有不到30分鍾,除去就座開機和講解的近20分鍾,剩下的時間遠遠不夠GXZ完成這節課的題目。
GXZ第一道通過的題目是“求圓周長、圓面積、球周長、球表面積”——他甚至沒有通過A+B problem。可能是理解能力的問題,GXZ和同學的差距顯得很大。
終於有一天,GXZ了解到當時的好友HRQ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便向他請教。HRQ十分大氣,把他所知道的都教給了GXZ。於是,GXZ的計算機水平突飛猛進,超過了大多數同學。每天的培訓就變成了:GXZ和HRQ坐在一個角落刷題,其余同學聽課。一點一點地,GXZ成了班級的“大神”,語法基礎題也刷了一大半。
可是GXZ覺得這還不夠,於是向老師索要了《算法競賽入門經典》的電子版,每天晚上抽出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去看書,數組、字符串、函數、遞歸...... 漸漸地,GXZ喜歡上了所謂的“培訓”。
一段時間后的暑假,GXZ每天堅持去吉大高中機房參加“培訓”。當時剩下參加培訓的只有不到10人,而且多數都是來機房玩游戲。真正學習的除了GXZ外,就是對班的ZCQ、LBZ和FHW。這個暑假,GXZ結識了幾位剛要上高一的學長。學長們十分親切,並且與GXZ水平相近,使得GXZ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不斷進步——不過后來學長們就把GXZ甩出好幾條街了。
開學了,馬上就是軍訓。吉大高中的老師和GXZ的班主任溝通,班主任特批GXZ不去參加軍訓,而是去機房學習。這一周,GXZ每天早出晚歸,艱苦奮斗,過着脫產生的生活——盡管機房的人他全都不認識。慢慢地,GXZ成了同屆中當之無愧的rank1。
GXZ當時甚至不知道所謂的“培訓”其實就是信息學競賽,更不知道所謂的“競賽”有着多么光明的前途。推動GXZ前進的,正是對計算機的興趣。
GXZ當然不會意識到,這,只是逐夢之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