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系統移植(一)


內容:
   交叉編譯環境
   bootloader功能子系統
   內核核心子系統
   文件系統子系統
要點:
  搭建交叉編譯環境
  bootloader的選擇和移植
  kernel的配置、編譯、移植和調試
  根文件系統的制作


移植的基本步驟:
  確定目標機、主機的連接方式
  安裝交叉編譯環境
  搭建主機-目標機的數據傳輸通道
  編寫三大子系統
  燒寫測試


目標機和主機的連接方式:

  1. UART異步串行通信接口(串口):速率低、實用性強
  2. USB串行通信接口:速度快、驅動要移植修改
  3. TCP/IP網絡通信接口:速率快(10/100Mbps)、驅動要移植
  4. Debug Jtag調試接口:方便快捷、價格很高

安裝交叉編譯器:
安裝芯片廠商編譯好的工具鏈
arm-none-linux-gnueabi-  --->arm-linux :開源的ARM下的linux平台的交叉編譯環境
arm-none-eabi                                       :不支持操作系統(無操作系統下的交叉編譯環境)
提供交叉編譯器的公司:codesourcery       
自己動手編譯交叉工具鏈(沒有特殊要求,不推薦)


搭建主機-目標機的數據傳輸通道
網絡相關服務器的配置:TFTP、NFS
NFS(網絡文件系統)系統和系統之間的文件掛載


交叉編譯工具集:
交叉編譯作用:目標機和主機不在同一平台,目標機配置一般比較低,編譯調試不太可行
查看文件編譯的結果的運行環境:file + 文件名 如file build
安裝交叉編譯環境:
第一步:解壓arm-linux-gcc....
第二步:添加PATH環境變量(環境變量文件:etc/environment),之后執行source /etc/environment更新環境變量
問題:安裝過后,輸入arm-linux-gcc -v顯示command not found
解決:sudo apt-get install libc6:i386
           sudo apt-get install  lib32z1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