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Alexa Mazzarello
1
每個人都會有表達欲望,現在人不缺吃不缺穿,就想着怎么證明自己的存在了。存在感越低的那類人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我們寫作、往朋友圈發大量的照片,偶爾發一些視頻放到網上。我就這樣在人人網,qq空間,微博,朋友圈輸出了大量內容,可是還是沒有人關注我,證明我的存在。
每次寫完文章以后,我都會非常肯定自己產出的就是垃圾。寫之前心情澎湃,寫完以后心灰意冷,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嘛。又不甘心,都寫好了怎么能不讓別人看一下呢?那種強烈的尋找自我價值的欲望真是讓人愛恨交加。
可能這也是大多數人放棄了自己作家夢的原因吧。直到有一天,讀到了《寫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己》這本書,發現大多數作家產出的也不過是垃圾而已,心里平衡多了。於是每天開始堅持產出垃圾,過了一段時間,發現表達能力還真有那么點進步。
2
細細想來,寫作並沒那么難。讀中學的時候老師強迫寫周記,大多數人都會先認真的寫,沒寫幾天,發現沒什么好些的了,就開始互相抄,后面大家的作業都一樣了。這時候,有的同學干脆不寫了,而另外一些人開始自己去發現,每篇原創,最后發現也沒那么難,前段時間看了,那時候寫得比現在好。
中學的寫作經歷使我的感官和心比較敏感。到現在,那些躲在角落里默不做聲的落魄角色總無故吸引着我,讓我好奇和關心,也許就是那個時候養成的習慣。
成年以后我嘗試過很多次重新建立當初的習慣,寫了一段時間會發現自己寫的都是垃圾,也沒有人關注和反饋,沒這幾天就放棄了。當認識到生活的客觀現實以后慢慢發現,對於普通人,真正的反饋是你來自於自身,雖然寫出來的東西確實不怎樣,可是心變得柔軟,開始關心身邊的事情來,開始覺得《四個春天》里兩位老人唱歌唱得真好啊。要放以前肯定覺得,伴奏都沒有,怎么能說得上是音樂。現在似乎不一樣了,不太在意形式了。
3
在意形式和別人的評價會讓我們離正確的東西越來越遠,因為形式變化得如此之快,你根本很難兼顧到所有形式的正確性。中年人跑步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覺得自己不會跑步。人不應該是天生就會跑步的嗎?小時候我們只要撒開腳丫子沖就行了,姿勢一個比一個標准浪漫。我們在網上看到了太多的教程,教我們腳尖着地還是腳掌着地,還需要保持一個可以拍出好照片的姿勢,要在意的東西太多,連「玩」是什么都忘記了。
寫作真的很難堅持,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己的表達能得到認可,不希望自己一個讀者都沒有。
學生時代,之所以寫得津津有味,一方面是因為這是作業,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心里會想,既然總要寫的,為什么不認真一點,盡可能得寫好。另外一方面,每次看到老師批注的紅勾,偶爾得到了表揚會覺得自己在同學中都高人一等了。
現在,沒有老師檢查作業了,沒有讀者批注紅勾了,心里沒有得到認可的正面反饋了,就算偶爾一兩個贊,也會認為那是出於社交方式的友好信號而已。
可這個心思是不正確的。反饋和認可幫助我們修改風格、改正錯誤,讓作者的水平不斷提升,它是針對於作品的,並不是對寫作這個行為的。反饋對寫作本身幾乎毫無用處。
4
那沒有讀者,不能得到認可,怎么去堅持呢?
先要端正心態。別報希望自己能寫出好東西來,就算覺得是原創也可能是無意間從別人那里看來的,聽來的,偷來的。你偶然間發現家里老舊抽屜里的信封是 6 年級偷的同桌女生的,20 年過去了,不管是出於有意還是無意,你怎么可能還記得?
馮諾依曼設計計算機架構就借鑒了太多人的研究成果,他自己不承認,我們后人也不好說。你要說抄襲也好,不是也行,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借鑒了別人的東西。
別說我們普通人了,那些大作家寫出來的也不見得都是好作品。沈從文除了那幾篇有名的,后來再沒有寫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來,已經不在那個狀態了,好東西可遇不可求啊。
真正的反饋來自於作者心靈狀態的改變,有一天我發現那些嗤之以鼻的事物都出現了一絲絲動人的細節,我想那應該就是寫作帶給我的。因為我不停的練習,寫出自己真實的情緒,讓心變得更加柔軟,觀察更加細致入微。我恢復了生活的能力。
寫作能給人帶來治愈心靈的良葯,也會有潛在的副作用。人太敏感了並不好,尤其是在生活中,會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許多作家都有抑郁傾向,寫出來好作品並不一定能過好生活。不過我想我還到不了那個層次,我不靠寫作生活,我知道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不會有人認真看,我寫作另有用處。
第二、練習作品不要發表。平時默默的寫,不要發到網上去。公眾號總是會讓人不由自主的在乎點擊量和反饋,偏離寫作的目標。如果有強烈的分享傾向,可以將部分對其他人有價值的文章發表出來,也不要過於在乎反饋,別人看得懂就看,看不懂以后也會懂。
寫作還需要注意質和量的權衡。我認為平時可以自己大量的練習,養成表達的習慣,越細致越好。任何一個具體的問題都可以:描述馬路上的一坨爛泥巴,印象筆記的標簽功能,斜對面那個4天沒洗頭的前端工程師。想寫什么寫什么。
總之不停的寫就對了。但是如果要發表就要看寫的東西對別人是否有價值了,如果是隨筆散文等文學性質的東西,別人是否能從里面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如果是技術文章,是否能學到貨真價實的東西,或者引發思考。就算是技術菜,寫出來的文章如果有啟發性,對大佬也是有幫助的。很多人都會覺得我那么菜,寫出來的東西有人看嗎?別人都已經知道了啊。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看很多電影節目,主角總是從平常生活中靈光一閃,找到突破的靈感,一些平凡的細節小事總是可以在一個特定時刻,特定的環境,因為語言環境和氛圍塑造,帶來思想上的重大飛躍。
5
現在很多偉大的產品經理,他們並沒有做出特別卓越的突破,都是從普通生活中發現生活的一縷微光,覺得這里要是再有一點什么就好了,於是有了好產品。
怎么樣去寫出引人注意的東西呢?這個我正在摸索當中,但是還是有方向的。首先要有趣,要有故事和生動性。我現在還停留在講大道理的階段,很難將事情講得通俗易懂,那是因為對事情還不夠熱愛,不夠關心,不夠熟悉。
沒有什么好寫的,沒有內容寫,是因為了解得不深入。有的作者什么題材都可以寫出很多內容來,但是總能隱約發掘沒有投入感情,也許本身是作者不在意的事物,靠這個養家糊口什么的呢。連作者都不想多給點注意力,讀者怎么會投入注意力呢?
不過寫作當然是有套路的,很多人也可以通過套路和模式走得很遠,可我們不一定學得好這種套路。熱愛生活,關心生活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去學的,也應該嘗試去做的。
現在,你還想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