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屬於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RDBMS),使用RDBMS時,最常見的系統結構就是客戶端/服務器類型(C/S類型)這種結構。
服務器
指的是用來接收其他程序發出的請求,並對該請求進行相應處理的程序(軟件),或者是安裝了此類程序的設備(計算機)。在計算機上持續執行處理,並等待接收下一條請求。RDBMS 也是一種服務器,它能夠從保存在硬盤上的數據庫中讀取數據並返回,還可以把數據變更為指定內容。
與之相對,向服務器發出請求的程序(軟件),或者是安裝了該程序的設備(計算機)稱為客戶端
。訪問由 RDBMS 管理的數據庫,進行數據讀寫的程序稱為 RDBMS 客戶端。RDBMS 客戶端將想要獲取什么樣的數據,或者想對哪些數據進行何種變更等信息通過 SQL 語句發送給RDBMS 服務器。RDBMS 根據該語句的內容返回所請求的數據,或者對存儲在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更新。
客戶端就如同委托方,而服務器就像是受托方。由於兩者關系類似受托方執行委托方發出的指令,故而得名。
就可以使用 SQL 語句來實現關系數據庫的讀寫操作了。本書為了給大家講解 SQL,使用了可以顯示如何將 SQL 語句發送到 RDBMS,以及接收返回信息(數據)的客戶端。
另外,RDBMS 既可以和其客戶端安裝在同一台計算機上,也可以分別安裝在不同的計算機上。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通過網絡使二者相互關聯,還可以實現多個客戶端訪問同一個 RDBMS,如下圖所示:
客戶端沒有必要使用同樣的程序,只要能將 SQL 發送給 RDBMS,就可以操作數據庫了。並且,多個客戶端還可以同時對同一個數據庫進行讀寫操作。
另外,RDBMS 除了需要同時接收多個客戶端的請求之外,還需要操作存有大量數據的數據庫,因此通常都會安裝在比客戶端性能更優越的計算機上。操作數據量特別巨大的數據庫時,還可以將多台計算機組合使用。
更詳細的MySQL結構體如下所示:
表的結構
關系數據庫通過類似 Excel 工作表那樣的、由行和列組成的二維表來管理數據。用來管理數據的二維表在關系數據庫中簡稱為表。
表存儲在由 RDBMS 管理的數據庫中,如下圖所示。一個數據庫中可以存儲多個表。
根據 SQL 語句的內容返回的數據同樣必須是二維表的形式,這也是關系數據庫的特征之一。返回結果如果不是二維表的 SQL 語句則無法執行。
另外,上圖中只有一個數據庫,我們還可以創建多個數據庫分別用於不同用途。
表的列(垂直方向)稱為字段,它代表了保存在表中的數據項目。與之相對,表的行(水平方向)稱為記錄,它相當於一條數據。關系數據庫必須以行為單位進行數據讀寫 ,請大家牢記。
RDBMS 術語
在我們開始學習MySQL 數據庫前,讓我們先了解下RDBMS的一些術語:
- 數據庫: 數據庫是一些關聯表的集合。
- 數據表: 表是數據的矩陣。在一個數據庫中的表看起來像一個簡單的電子表格。
- 列: 一列(數據元素) 包含了相同的數據, 例如郵政編碼的數據。
- 行:一行(=元組,或記錄)是一組相關的數據,例如一條用戶訂閱的數據。
- 冗余:存儲兩倍數據,冗余降低了性能,但提高了數據的安全性。
- 主鍵:主鍵是唯一的。一個數據表中只能包含一個主鍵。你可以使用主鍵來查詢數據。
- 外鍵:外鍵用於關聯兩個表。
- 復合鍵:復合鍵(組合鍵)將多個列作為一個索引鍵,一般用於復合索引。
- 索引:使用索引可快速訪問數據庫表中的特定信息。索引是對數據庫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進行排序的一種結構。類似於書籍的目錄。
- 參照完整性: 參照的完整性要求關系中不允許引用不存在的實體。與實體完整性是關系模型必須滿足的完整性約束條件,目的是保證數據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