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查看磁盤與目錄的容量——df、du
df:列出文件系統的整體磁盤使用量;
du:評估文件系統的磁盤使用量(常用於評估目錄所占容量)
df參數:
-a: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統,包括系統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統
-k:以KB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
-m:以MB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
-h:以人們較易閱讀的GB,MB,KB等格式自行顯示
-H:以M=1000K替代M=1024K的進位方式
-T:連同該分區的文件系統名稱(例如ext3)也列出
-i:不用硬盤容量,而以inode的數量來顯示
范例:
① 在linux下,如果df沒有加任何參數,默認將系統內所有的(不含特殊內存內的文件系統與swap)都以1KB的容量列出來
Filesystem:代表該文件系統是在哪個分區,所以列出設備名稱
1k-blocks:說明下面的數字單位是1KB,可利用-h或-m來改變容量
Used:使用掉的硬盤空間
Available:剩下的磁盤空間大小
Use%:磁盤使用率
Mounted on:磁盤掛載的目錄所在(掛載點)
② 將容量結果以易讀的容量格式顯示出來
③ 將系統內的所有特殊文件格式及名稱都列出來
④ 將/etc下面的可用的磁盤容量以易讀的容量格式顯示
⑤ 將目前各個分區當中可用的inode數量列出
du參數:
-a : 列出所有的文件與目錄容量,因為默認僅統計目錄下面的文件量而已;
-h : 以人們較易讀的容量格式(G/M)顯示;
-s : 列出總量,而不列出每個個別的目錄占用了容量;
-S : 不包括子目錄下的總計,與-s有點差別;
-k : 以KB列出容量顯示;
-m : 以MB列出容量顯示。
范例:
①列出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容量
②同范例一,但是將文件的容量也列出來
③檢查根目錄下面每個目錄所占用的容量
與df不一樣的是,du會直接到文件系統內查找所有的文件數據。
du -S 顯示當前目錄下文件總容量(不包含子目錄),而du則在最后顯示該目錄所有文件的總容量(包含子目錄)。
https://www.cnblogs.com/vurtne-lu/p/620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