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個好朋友告訴我,他快要失業了。
我非常吃驚,前兩年。他還年薪百萬,為何這么短的時間就失業了呢?
原來。他前幾年從事的是電視購物行業,公司也做了好幾個億,無奈。老板從事房地產,誰都知道,這幾年房產生意不好,老板一下子被套牢了,結果跑路了。
於是,公司就解散了。沒辦法,他又要回歸到又一次找工作的狀態。
但是,他前幾年從事的是電視購物行業,由於電商的崛起。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改變,電視購物也漸漸沒落,盡管有非常多獵頭都紛紛伸出橄欖枝,但是他已經不想再從事電視購物行業了。想轉型。
但是,他發現,轉型太難了。
盡管之前有些工資剩余。但是房貸、車貸。還有上學的孩子,生活也並不輕松。
他開始有點恐慌了,感覺自己離開了公司就什么都不會了。他讓我看了看簡歷,簡歷非常輝煌,有過從0到1個億的銷售經歷,有過幾十個人的團隊,有過微商、多渠道的管理經驗。但是在面試了一個月之后,還沒找到工作,他開始有點恐慌。
原來,真的中年危機到了。
年輕的時候碰上這些事情,下意識會認為這是個機會,一邊喜氣洋洋地找新工作。一邊心里暗喜着還小賺了一筆遣散費呢。但是等到上了年紀。危機里“危”的成分就直線上升了。
萬一那個時候還身背房貸家有二胎……真心不敢想象。
在互聯網時代。科技日新月異,阿里的無人超市、無人酒店、京東的無人倉庫、無人送貨、特斯拉的無人駕駛。大批白領則被還有一種看不見的技巧代替而失業。不管是雷軍。還是李開復。都在說着同一句話:“人工智能將導致50%的人失業。”科技的發展無孔不入。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公司合並、股東換人、外資跑路、部門調整……裁員的緣由五花八門,一步小心我們就失了業,怎么辦,腫么辦?
之前看到過那個快速公路收費站的新聞。要撤掉收費站的時候里頭的收費員一肚子委屈。說自己一輩子都交給收費站了。僅僅會收費,不會別的。
我有非常多做電商的朋友,他們一直在做淘寶,京東,精通淘寶寶貝上架,頁面、裝修、運營,推廣。但是,電商行業99%不賺錢,一不小心,電商項目虧本,又面臨了失業,不做電商。還能做什么?
不是每個職員都能成為經理。就算成了經理。上頭年輕有為的總監總經理也不會喜歡向自己匯報工作的都是滿臉皺紋的老阿姨。
成噸的雞湯告訴我們升職的機會永遠都會垂青努力的人,但是努力的人那么多。你又憑什么說那個人一定就是自己呢?
年近不惑。風雨漂泊,非常多滋味自己經歷過才干明確個中苦辣,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有家有孩子的人才干明確身上的膽子會有多重。萬一還沒有房子呢?心里的苦水向誰說。
世界非常殘酷。
我問他,你想做什么?他說。我不知道。是的,跟不上時代非常難,思維轉型不了非常難。最難的是35歲年紀輕輕,正是做事業的時候,卻不知道做什么了?
我們都想“35歲實現財務自由”。然而從概率上來說,一個非常可怕的事實是:35-40歲失業比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高多了。非常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下面。職場35歲的問題,真是不得不重視啊!
我告訴了他四個方向。1、新零售 2、直播 3、內容。 4、渠道,你對哪一個領域更感興趣?
我告訴他,在35歲前盡量爭取、嘗試,開發自己不同面向的潛力。假設一個人到35歲還是僅僅有單一職能。不僅讓企業在他的可塑性上打問號,未來發展也會受到局限。不管在口頭表達,還是文筆技能。你都要要年輕人出色才行。
同一時候,針對新的領域,你要不斷學習。讓老板看到你有潛力的一面。
最終。朋友選擇了渠道。他認為自己曾經是做渠道的。能夠嘗試很多其它新的渠道。
后來,我給他推薦了幾個獵頭職位,經過幾輪的面試,最終贏來了新公司的機會。
由於35歲后。你要晉身管理階層,須要全面觀照與整合型的能力。這些過程非常難等到35歲后再從頭建立。一定要在職業生涯初期就有意識、有步驟地規划。
不管如何,這種我們。依舊要在人生的長路里一路走下去。不管如何,依舊要在日益功利的現實社會中。努力奮斗養家糊口。
當然。不是全部人都是從事互聯網行業的。也有的人說。假設35歲我失業了,我就去賣奶茶,我就去做游戲直播,我就去做程序猿,那么假設你真的一不小心失業了,你會去做什么呢?歡迎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