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行業的一個MES系統案例(三)


項目的主要需求如下

    (1) 管理產品的配方(物料BOM)

    (2) 管理產品的生產工藝(最終要將工藝參數下發到設備PLC自動執行)

    (3) 根據生產工單集合產品配方生成稱量任務(其實領料之后的成料過程,這個行業對物料的精准度相對比較高一點,醫葯食品行業更高), 這里的稱量不是簡單領料單,領料單是前置過程。

    (4) 電子秤直接稱量物料,確保物料的精准,有些物料精度要求 0.01g 范圍。

    (5) 稱量的物料投入到設備中生成,要防止物料投錯。

    (6) 稱量成品的產出,計算產出率。

            以上的需求其實很簡單,要求就三點。 但是細化起來工作還是聽多的,我個人大致將這個項目功能區分了如下:

    (1) 基礎資料: 成品管理,半成品管理,原料管理,供應商管理,客戶管理,計量單位管理

    (2) 工藝配方: 設備管理,工序管理,產線管理,班組管理,配方版本,配方升級,工藝管理

    (3) 生產管理:生產工單,排產任務,生產計划,生產排班,生產施工單,稱量任務,返工管理   

              以上羅列的功能點是系統中比較重要的功能點,其他輔助新的功能就沒有過多的提及,總之以上功能都是為了核心三要素。其中程序涉及到幾部分

    (1) 系統所有服務API 程序: 所有的客戶端程序都連接到這個API服務程序

    (2) PC端BS版本系統:BS端系統可以直接人工走完整個設定的業務流程

    (3) 稱量客戶端: 用於連接電子秤讀取電子秤的稱量數據,並且和系統對接

    (4) 打印客戶端: 系統中的打印分為單據打印,單據打印直接在BS系統中打印,如果涉及到標簽的打印使用CS客戶端,CS客戶端可以和BS端交互。

    (4) PDA 投料: PDA用於稱量之后的復核,投料過程中物料的復核。

    (5) PLC程序:本人不是特別懂PLC,用於大型設備電氣化設備控制,包括純水系統,污水處理,CIP清洗系統,原料罐,配料罐,乳化鍋,各種管道閥門電機控制等。

    (6) 對接PLC控制客戶端: 用於將配方工藝參數下發到PLC上

    (7) 設備監控程序:用於讀取設備運行的參數信息

        其實軟件功能都好理解,從以上羅列的一些問題來看,其實對於做軟件也是沒有什么的,開發起來應該也不難。 真正有點難度的應該是設備的控制。對於很多開發人員來說,這種項目功能點其實是非常明確的,只要了解業務什么都可以做,其實真的是想當然。有了之前 吉特倉儲管理系統 項目經驗,我后面再也不會有這種想法,只要有技術什么項目都可以做。 到目前為止我是非常反感這種想法的,這個也是我我曾經的領導和我在思想上的差別,所以我們最終是走不到一起,他認為只要有技術造航母也是沒有問題的。我卻不認同這樣的觀念,一個項目的成敗技術只能占到一部分因素,其中業務流程很重要,技術服務什么樣的業務也都是有選擇性的。

  最初我並不了解這個行業,自從開始決定做這個事情之后,我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這個行業,於是參加各種化妝品展會,去接觸各種做物聯網項目的人員,去了解生產制造行業的特點,了解化妝品生產的主要過程。 其實渠道很多,在前幾個月我參加了好幾次化妝品行業的展會,各種工業設備展會,買過好一些關於化妝品生產的相關書籍閱讀,了解化妝品成分中原料等相關特性,基本的生產流程。其實為了快速能夠做項目這些只需要簡單了解一下就可以,需要有一個直接感性的認識即可。  不過有一本書對我的啟發很重要《BOM物料管理》 ,這本書是日本人寫的,但是翻譯的很爛,細心閱讀還是能夠給你很多的啟發。

       軟件產品設計到開發,其實很快就完成了。其實也算不上完成,因為很多功能沒有開發,但是基礎的功能點,業務點都是串起來了,但是離實施使用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這也是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其實好幾次客戶催促我都是這樣應城別人的,我說軟件已經開發好了,你們能不能用起來呢?你覺得你們自己能夠將業務梳理起來,管理能夠約束起來,那我軟件就可以上,你們就可以用。其實這是一個雙方協商和爭取的過程,軟件直接上肯定是用不起來的,除了軟件的bug再就是業務流程的不匹配,再加上客戶自己本身對這種事情沒有太多的概念,這樣就會出現一個疊加區可以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開發時間。

目前該項目已經在四個工廠實施,但是所有的工廠都沒有使用起來,但是也並不是完全沒有使用,就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有很多地方沒有銜接上,自己主要分析了一下不能達到預期目標的幾個原因:

    (1) 和其他系統做集成: 比如ERP,這個是我這個期間最頭疼的問題,其實對接在技術上是沒有任何難度的,這個對於做技術的人員來說都是小問題,在對接過程中主要出現雙方步調不一致,兩個供應商你想要讓坐在一起協調問題這個很難很難,比協調產品經理和程序員之間的關系更難,雙方都想將問題部分拋給對方,導致項目很難推進。

    (2) 系統對接技術問題:系統對接問題其實是最簡單的,當初我在設計此項目的時候,采用全API開放式模式就是為了方便其他系統的接入,在目前看來我有些異想天開,在和其他系統做對接的時候其他的系統根本無法對接API接口,他們必須使用數據庫集成,而且應用程序要部署到和ERP同一台的服務器上,這就大大限制了系統的隔離性問題。我發布一個新版本程序還要考慮ERP等類似的系統的心情,萬一服務器搞掛了整個廠區生產都要癱瘓,所以技術問題引起的項目問題着實讓人頭痛難以解決。

    (3) 客戶理不清楚自己的流程: 我可以明確的說絕大部分客戶是理不清楚自己工廠內部的業務流程的,相關項目的負責人也就只能處理自己相關部門的業務,如果好一點的還能協調你處理其他部門的事情,如果不能那就只能你自己去慢慢摸索了。可能有人說客戶必須要有人來負責這個事情,這個真的是理想情況,就算完全懂工廠所有業務流程的人他的級別也不肯能天天跟着你給你講解他們工廠的業務。所以在這里一點就是:“ 你必須必比客戶更加的專業(當然也很難做到),而且你要能夠梳理出客戶所有的 業務流程並且將其串聯起來,你是項目的管理推進者,而非客戶讓你干活的小弟,如果你只把自己當做一個干活的小弟這個項目基本就很難推進了”。

    (4) 軟件理論和實際應用的差別: 如果說是做手機APP,辦公室等使用的CRM系統,OA系統等等這些還好,但是系統一旦到了應用操作層面這個事情就難辦了,我給客戶做了一個電子秤,從小車設計到程序開發現場安裝調試,陪同使用培訓等等。最初感覺是完美無缺,但是到了使用的過程中各種問題: 比如小車太重了,倉庫的小姑娘推不動電子秤,電子秤的顯示屏幕看不到讀數,獲取電子秤讀數還需要去按確認按鈕,掃描掃描不出來等等,網絡信號屏蔽的問題,這遠不是開發一個程序那么簡單。

    (5) 自身的能力問題: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問題,自己還是沒有去更深入的去了解現場情況,對業務的流程的設計還不夠人性化,不夠便捷,對於項目目標概念的把控還不能靈活自如,也許這里會提到什么項目管理問題,團隊問題等等,在我覺得這都是在有完整的系統平台下考慮的事情,自己還是缺乏這種項目結構的組織能力,對項目完成目標設計還不夠清晰,執行也不夠堅決。

    (6) 客戶不使用無法發現問題: 這個我相信很多相關行業的人能夠深有體會,我一個項目下來這種大型設備運轉起來,客戶不生產我永遠不知道自己在控制方面出了哪些問題,設備上幾千個閥門控制怎樣算是正確? 其實在理論模擬數據上可行到了實際生產過程又是另外一回事,客戶不生產我們也不能無法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可能很多人說那就自己開機器自己運行。其實在設備運轉的過程中缺少很多東西導致設備空運轉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比如缺少相關原料(我們一般使用水做測試),沒有工藝配方。 再就是8月份我們做車間設備調試的時候,那封閉的車間真叫一個熱,客戶說現在車間都沒有生產起來,一個月電費都要幾萬,其實我內心也是比較擔憂的,這種沒有成效的測試只會導致資源的浪費。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