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關於論文組會的一些思考


 

轉自:https://blog.csdn.net/Meditator_hkx/article/details/52823936

序言
自從選擇了直博這條路,前前后后也看了有二十余篇文獻,自己做的畢業設計也算是一個中型的論文,所以對於科研也可以說是稍微有點眉目了吧。

而我相信,每一個研究生(無論博士還是碩士),都免不了要參加組會,並定期報告自己的工作和選題情況。

我目前主要的研究(匯報)方向是數據庫系統,經歷了總共四次的論文匯報之后,我對於組會有了一些不是很明晰但自我感覺十分深刻的感受。關於匯報什么,如何匯報,時間把握,邏輯概念,也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但歸根結底,之所以要寫這么一篇博文,其實是源於這周一開的組會。我作報告時許多概念和原因解釋不清,導致很尷尬地被老師直接叫停,並被深刻教訓了一番。老師話說得不重,也都是事實,但我自己感覺十分難受。

老師說我這幾次作報告的風格都是一樣的,每次講得他都聽不懂。老師還說我最大的問題是沒什么想法,令人擔心。

不談更多私人的理由了,我簡單結合自己失敗的經歷談談我所理解的好的和不好的論文組會匯報吧。

匯報大忌
冗長的PPT(Presentation)
每個人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專注時間也是有限的。匯報者當然是花心思研讀過論文的,但是他不能強求將論文中所有他認為的重點強加給聽眾。所以,presentation不能太長,PPT控制在20頁左右為宜。

混亂的邏輯
其實這是我的一個大問題。我之前只是按部就班地把作者寫作的順序原原本本地移植到PPT中,但這樣前后思路其實不一定是連貫的,或者說對於講解和呈現,這種方式不一定連貫。所以,在讀文章之后要有一個自己的消化再生產過程,用自己的邏輯重新組織一遍再輸出給聽眾,這樣才是更加有效的方式。

缺少精讀
自己無聊時隨性看的論文可以粗讀,但是在組會上匯報的論文則必須精讀。因為匯報者是代表論文的生產者甚至站在更高的層次與展現和評判他們的工作,並且需要應對聽眾各種各樣的提問和質疑,所以一定要精讀之后再匯報。
像我之前匯報時就顯得太過隨意,許多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前因后果都沒有理清就厚着臉皮匯報,這樣能做好才奇怪了呢!

缺少自己的想法
讀一篇論文之前,我們是帶着自己的興趣和動機的,比如想從中學習某個新技術、新模型、新方法;而讀完論文之后,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研究者哪里做得最好,特色鮮明,哪里做得不好,有所隱瞞,哪里研究者是坦白需要進一步改進的。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思考的基石。
我最大的問題是基礎不牢靠,數據庫這邊是這樣,操作系統更是這樣,而且相關代碼閱讀編寫能力也嚴重不足。所以,我覺得要盡快做一個有想法的科研工作者,務必要能夠理解每個研究者的設計和方法的基礎,並掌握相關的代碼技術,才能有所思有所悟。
真的不是我沒想法,而是我壓根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到這樣做的,換我來做我根本就不知道有哪些技術工具可以選擇。這就是我現在最大的悲劇!

我心目中的好匯報
我覺得,好的匯報就是講故事。講故事的能力反映了一個人的很多特質:口才、邏輯、思想深度等等。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做好一個匯報和講好一個故事(童話、愛情、懸疑)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好故事需要一個清晰的框架,需要層層遞進的邏輯,需要伏筆和最后讓人豁然開朗或眼前一亮的解釋。

對於論文來說,我覺得首先要告訴聽眾研究者們大體上做了一個針對或者基於什么的研究工作。接下來就是:為什么他們會想到做這樣一個工作(Motivation),這一點一定要解釋明白,否則整篇文章的基礎和整個匯報的基石都將不復存在;他們使用了什么樣的新方法、新概念、新模型來做這樣一個工作。

聽眾如果不是在該領域做研究,當然很難明白研究者工作的基礎是什么,所以一般化的方式應該是對背景有充分的詮釋,從一個大家都能理解的commen knowledge開始講起,逐步過渡到研究的動機與技術,在時空上就串起了一個能夠銜接好的故事開端。

也許研究者們的貢獻:方案和設計,本質上是最終丫的內容。但是這一部分視情況可長可短,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讓聽眾明白,這個新技術到底是什么,怎么工作的,和舊的方法比有什么不一樣,它的優勢是否有什么代價。

一個好的匯報者不會去講述那些紛繁的技術細節,如果非要講清一個技術,應該會舉一個生活中或者工作上常見的例子,通過例子來分析新技術的工作流程,並與原有的方法作比較,從而讓大部分人都聽得懂。

在講解實驗部分的時候,他應該能夠解釋研究者們為什么要做這樣一個實驗,想表達的重點是什么,是否還有其他可供選擇的實驗設計,每一個實驗的結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這就是精讀的必要性,吃透一個文章,吃透每一個技術點和細節背后的細節。

在回顧與總結的時候,好的匯報人應該能用他自己的語言復述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和貢獻,給予文章客觀公正的評價,並引申到自己研究的課題領域,指出哪些地方值得借鑒,哪些技術點可以繼續挖掘,哪些工作內容可以去完善。

結語
寫了這么多,其實都是把自己作為反面教材換個方向思考整理出來的,接下來我的匯報應該也要朝着自己總結出的方案去努力,爭取把匯報作成一個圓滿動聽的故事,而且自己還能理清每一個技術細節和它的前因后果。
---------------------
作者:Meditator_hkx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Meditator_hkx/article/details/52823936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