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想學習下易經,先從八卦圖入手,看八卦圖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卻想不通先天八卦是如何演進成后天八卦的,兩者是不是有什么內在邏輯。在網上查了一圈下來,理由各種各樣,但內在邏輯總是牽強。經過我這兩天觀察,貌似發現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間的簡單邏輯,記錄下來與大家探討。或者前人早有此看法但因我了解太少而不知,又或者是我思路邏輯有問題,這些都沒什么,僅是我的看法和思考,歡迎大家提出批評和意見。最起碼通過這個思路,我可以很容易的記住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方位。
閑言少敘,先發八卦圖鎮樓
按照《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其中天和地對位、山和澤對位、雷和風對位、水和火對位。從卦象上看,對位的陰陽相反,互為反掛。如下圖
先天八卦按照這個對位很難演變成后台八卦,於是我改變了一下對位規則,在反掛的基礎上再加上覆卦,對位結果如下:
根據這個對位,我理解下來就是:天覆地、水滅火、雷生澤、山阻風。根據自然現象來看,也是可以講的通的。由此對位我們重新理解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根據此對位規則,總結語句就是:天地定位、水火相平、東雷生澤、西山阻風。那么先天八卦是如何演變成后天八卦的呢,根據“昔者,共工和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那么先天八卦以水火為天平向西北傾斜后,樣式如下:
由此,我們就由先天八卦演變成了后天八卦:水火定位、雷澤相平、東山阻風、西天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