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協議


  RIP協議是一種分布式的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它的最大優點就是簡單。

  RIP協議要求網絡中的每一個路由器都必須維護一個它自己到其他目的網絡的距離記錄,也可以說是距離向量,什么是RIP協議中的距離?RIP協議規定從路由器可以直接到達的網絡的距離為1,從路由器到其他網絡,沒經過一個路由器,距離就加1,這跟TTL很相似,RIP協議還規定一條路徑最多只能經過15個路由器,即距離為16的網絡相當於不可到達,從這里可以看出,RIP協議只能在小型互聯網中使用。

  RIP不能在兩個網絡之間使用多個路由,即到某個網絡只能存在一條路徑,而且這條路徑經過的路由器,最少,RIP協議是根據距離,來判斷到某一個網絡的距離,所以即使存在一條高速,但是“距離”長的路徑,RIP協議也不會選擇它。這也是RIP協議存在的缺點。

  RIP協議的特點:

  • 只和相鄰的路由器交換信息,不相鄰的路由器不交換信息。
  • 路由器交換的信息指的是當前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的信息,即路由表,RIP協議的路由表項是:到某個網絡的最短路徑,以及下一跳地址,
  • 路由器按固定的時間交換信息,如每隔30秒交換一次信息

  

  那么一個路由器是如何知道整個網絡的路由信息的呢?RIP協議剛開始工作時,和相鄰的路由器交換信息,整個網絡中的路由器都是如此,在經過許多次的信息交換之后,路由信息被逐漸傳遞出去,最終,任何一個路由器都會知道到某一個網絡的最短路徑,和下一跳地址。RIP協議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距離向量算法

距離向量算法

  對於某一個路由器來說,從它相鄰的路由器X發過來的RIP報文(內容是:到某個網絡N的最短路徑,以及下一跳地址,),首先要做如下處理:

  • 修改報文中的所有項目,將路由表項中的下一跳地址都改為X,然后將距離加一,
  • 對於修改過的報文,進行如下步步驟
    • 若路由器的路由表中,不存在到N的路由,則將修改過的表項加入到自己的路由表中
    • 若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存在到N的路由,再進行如下步驟
      • 若路由表中的下一跳地址就是X,那么將修改過的表項替換原來的路由(以最新的消息為准)。
      • 若路由表中的下一跳地址不是X,則將自己的路由的距離,於修改過的表項中的距離相比,若修改過的表項中的距離比自己的小,那么替換路由,否則什么也不做。
  • 若三分鍾還沒有收到相鄰路由器發過來的RIP報文,則將此相鄰路由標記為不可到達,即把距離設置為16.
  • 完成

   以上是語言描述的RIP協議的距離向量算法。

  每個路由器不斷於其響鈴路由器交換信息,重復以上步驟,最終,整個自治系統中的所有路由器都會知道整個網絡的結構。

  

RIP協議的報文格式

  RIP報文使用UDP進行傳輸,即將整個報文封裝成UDP數據報的數據部分,端口為520。

  

  當然這里也有可能使用的是PPP協議,

  RIP協議的缺點是壞消息傳遞的很慢,但是實現簡單,開銷較小。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