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


  RIP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简单。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必须维护一个它自己到其他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也可以说是距离向量,什么是RIP协议中的距离?RIP协议规定从路由器可以直接到达的网络的距离为1,从路由器到其他网络,没经过一个路由器,距离就加1,这跟TTL很相似,RIP协议还规定一条路径最多只能经过15个路由器,即距离为16的网络相当于不可到达,从这里可以看出,RIP协议只能在小型互联网中使用。

  RIP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使用多个路由,即到某个网络只能存在一条路径,而且这条路径经过的路由器,最少,RIP协议是根据距离,来判断到某一个网络的距离,所以即使存在一条高速,但是“距离”长的路径,RIP协议也不会选择它。这也是RIP协议存在的缺点。

  RIP协议的特点:

  • 只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不相邻的路由器不交换信息。
  • 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指的是当前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的信息,即路由表,RIP协议的路由表项是:到某个网络的最短路径,以及下一跳地址,
  • 路由器按固定的时间交换信息,如每隔30秒交换一次信息

  

  那么一个路由器是如何知道整个网络的路由信息的呢?RIP协议刚开始工作时,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整个网络中的路由器都是如此,在经过许多次的信息交换之后,路由信息被逐渐传递出去,最终,任何一个路由器都会知道到某一个网络的最短路径,和下一跳地址。RIP协议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距离向量算法

距离向量算法

  对于某一个路由器来说,从它相邻的路由器X发过来的RIP报文(内容是:到某个网络N的最短路径,以及下一跳地址,),首先要做如下处理:

  • 修改报文中的所有项目,将路由表项中的下一跳地址都改为X,然后将距离加一,
  • 对于修改过的报文,进行如下步步骤
    • 若路由器的路由表中,不存在到N的路由,则将修改过的表项加入到自己的路由表中
    • 若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存在到N的路由,再进行如下步骤
      • 若路由表中的下一跳地址就是X,那么将修改过的表项替换原来的路由(以最新的消息为准)。
      • 若路由表中的下一跳地址不是X,则将自己的路由的距离,于修改过的表项中的距离相比,若修改过的表项中的距离比自己的小,那么替换路由,否则什么也不做。
  • 若三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发过来的RIP报文,则将此相邻路由标记为不可到达,即把距离设置为16.
  • 完成

   以上是语言描述的RIP协议的距离向量算法。

  每个路由器不断于其响铃路由器交换信息,重复以上步骤,最终,整个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都会知道整个网络的结构。

  

RIP协议的报文格式

  RIP报文使用UDP进行传输,即将整个报文封装成UD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端口为520。

  

  当然这里也有可能使用的是PPP协议,

  RIP协议的缺点是坏消息传递的很慢,但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本站邮箱yoyou2525@163.com删除。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