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ee中,經常提到幾種對象(object),理解他們的含義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面向對象的設計思維。
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普通的java對象,有別於特殊的java對象(含繼承約束等)和EJB。POJO一般只有一系列的屬性和相應的get、set方法。
PO(persistant object):持久化對象,有別於POJO,必須對應數據庫中的實體。一個PO對應數據庫的一條記錄。持久化對象的生命周期與數據庫密切相關,只能存在於connection之中,連接關閉后,PO就消失了。
PO相對於POJO有諸多不同,比如PO中會有保存數據庫entity狀態的屬性和方法。但是ORM(object-relation mapping)追求的目標是PO和POJO的一致,所以在程序員的日常開發中,都是將POJO作為PO使用,而將POJO轉化為PO的功能交給hibernate等框架來實現。
DTO(data transfer object):數據傳輸對象,以前被稱為值對象(VO,value object),作用僅在於在應用程序的各個子系統間傳輸數據,在表現層展示。與POJO對應一個數據庫實體不同,DTO並不對應一個實體,可能僅存儲實體的部分屬性或加入符合傳輸需求的其他的屬性。
DAO(data access object):數據訪問對象。提供訪問數據庫的抽象接口,或者持久化機制,而不暴露數據庫的內部詳細信息。DAO提供從程序調用到持久層的匹配。
BO(business object):業務對象。主要是將業務邏輯封裝為一個對象,該對象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其他對象。如,"Principal"(委托人),有"Name","Age"等屬性,同時和"Employee"(雇員)有1對多的關系,這個"Principal"就可以作為一個與業務相關的PO。
實踐小結
按照標准來說: 1、entity里的每一個字段,與數據庫相對應, 2、VO里的每一個字段,是和你前台頁面相對應, 3、DTO,這是用來轉換從entity到dto,或者從dto到entity的中間的東西。 舉個例子:你的html頁面上有三個字段,name,pass,age
你的數據庫表里,有兩個字段,name,pass(注意沒有age哦)而你的dto里,就應該有下面三個(因為對應html頁面上三個字段嘛)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pass;
private string age;
這個時候,你的entity里,就應該有兩個(因為對應數據庫表中的2個字段嘛)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pass;
到了這里,好了,業務經理讓你做這樣一個業務“年齡大於20的才能存入數據庫”
這個時候,你就要用到vo了
你要先從頁面上拿到VO,然后判斷dto中的age是不是大於20,如果大於20,就把dto中的
name和pass拿出來,放到vo中,然后在把DTO中的name和pass原封不懂的給entity,然后根據
entity的值,在傳入數據庫,這就是他們三個的區別
PS,DTO和entity里面的字段應該是一樣的,DTO只是entity到VO,或者VO到entity的中間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你仍然可以做到增刪改查。